周军生前照
睹物思人,家人精心护理周军栽种的四季桂。 封晓天/摄
今年立冬后,细雨已生寒。7岁的小宇哭着跑到庭院一隅,站在爸爸最爱的那棵四季桂下,想看看桂花又开了没有。
小宇最后见到的爸爸29岁,大人们喜欢说的“80后”,名字叫周军,容县杨梅镇人,一名村镇兽医站副站长。
九轮春秋,周军的足迹遍布容县100多个村组;十载风雨,哪里有问题有困难他就奔忙在哪里。过度透支的心血和汗水,耗尽了他的生命;村民们依依不舍的泪珠,一串串汇作无字的碑文。周军还太年轻,走得太匆忙,放不下百村千组养殖户,顾不上幼子贤妻和高堂。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周军爱桂,周军更如桂,四季不争艳,幽香沁人心。
兽医周军
2007年隆冬夜,寒雨纷纷,容县石头镇村民多已闭户早睡,马广荣临上床前发现家里有头猪很不对劲。
“找周军!”马广荣想都没想,拨了个再熟悉不过的号码,这是养殖户有事随叫随到的“110”。拨号后马广荣又有点过意不去:周军家离这8公里远,天黑下雨路又滑,就为一头猪,让人家……
马广荣不知道,电话那头的周军,刚忙了一天检疫,水饭尚未进,接到电话马上骑着那辆破旧摩托车赶来,不顾一身湿泥,就忙着给病猪诊断打针。直到凌晨2时,周军才“突突突”在雨夜中离去。“给猪治了病,人可别病了……”马广荣感激之余更感到有点愧疚。
村民吴家裕说起周军,也是十分过意不去。他养的仔猪患高热症,周军一周来三次,给猪场做消毒防疫,却分文不收。“服务这样周到,我家猪场成活率由75%上升到98%,去年收入10多万元。”吴家裕说。
顶风冒雨寻常事,披星戴月算是“享受”了。一双磨破的皮鞋,一辆老旧的摩托车,一个沉沉的药箱,这样孤独而匆忙的行程,是周军无规律的经常性工作;进村入户为禽畜诊病治病,宣传动物防疫知识,凌晨定点屠宰检疫……是周军做不完的例行性事务;近的20来公里,远的60多公里,最偏远的乡镇是他跑得最多的地方。
为了六畜兴旺,为了农民富裕,兽医周军总是这样跑来跑去。
战士周军
生于8月1日建军节,周家给他取名为“军”。结果真的与军旅有缘——18岁参军,20岁退伍。
军人的钢铁意志、无私情怀,渗入周军的骨子里,贯穿他没走到30岁的人生。
2010年6月2日凌晨2时多,六王镇遭遇罕见强降雨,多处山体坍塌,泥石流冲毁房屋,有村民不幸被埋……
时任新农村指导员的周军接报,立刻和副镇长一起,手持电筒,骑上摩托车,在滂沱大雨中直奔重灾村。摩托车开出不到一里地,就被塌方和泥石流挡住去路。两人弃车徒步赶路,周军的鞋陷在泥浆中,干脆光着脚走。碎石断木把周军双脚划出道道血口,平时不过10分钟车程的山路,那夜艰难跋涉了两个多小时。
凌晨5时左右,两人赶到古里村。现场情况糟得不能再糟,他们听到哭喊声:“还有人埋在里头!”什么工具也找不到,周军直接用手抠,手划破了,血和着泥水流;抠不动了,就用树枝挖……硬是及时救岀3个被埋者。
那两天,整整48个小时,周军几乎没有合过眼,和干部党员一起,帮助17名村民安全撤离,妥善安置灾民81户248人,随后又对3000多户人家进行消毒防疫。
强降雨持续不断,地质灾害随时可能再发生。周军用肩膀把救灾物资扛进村,40公斤的帐篷架,6公里的山路,每天来回好几趟,这个军队锻造过的“80后”,总是一马当先。
灾后畜禽防疫、生产恢复千头万绪。周军一身兼三职:畜牧兽医站副站长、新农村指导员、报账员。大灾期间,单是干其中一件工作,都足以累坏人;三件工作一身挑,负荷之重,可想而知。
每天凌晨4时,周军到屠宰点履行检疫职责;之后不管天亮天没亮,骑车进村搞灾后防疫;干到晚上,最需要歇口气的他,却“硬逼”着本该轮值的女同事回去休息,自己匆匆扒几口饭,便独自负起在村里夜间巡逻排险的职责,工作到凌晨1时是常态。
“白加黑”的超负荷工作,每天3小时上下的睡眠,持续了整整两个月……一肩三职的周军,军人出身的周军,以钢铁般战士的躯体,就这么顶过来。
义工周军
越过周军家院尾的四季桂,拐过三两栋旧土房,新修的水泥路旁,连片的水田葱葱茏茏,冬闲时节田不闲。
谁能想象,3年前这里全是荒地闲土,荒草中依稀露出两个脚掌宽、脚底踩出来的土路。路旁这片老旱地长期无水灌溉,已丢荒几十年。
3年前春节前后,这条两个脚掌宽的土路,渐渐变成3个脚掌宽、4个脚掌宽……那是因为有一双沉重的脚,几乎天天都要踩上几个来回。这是一位特殊义工的脚,他利用闲暇时间,徒手搬运一袋袋沙、一块块砖、一捆捆电线、一截截水管……
他在做些什么用了50个日夜,地势较高处一块洼地被挖成水塘,筑出堤坝,变成一个小水库,通过水管引水下来,荒废了几十年的20亩旱地,硬是被“救”成了水田!干成这项“历史性工程”的特殊义工,就是周军。
受益田地的主人中,有年近古稀的房少华、林展光,他们各有两亩地近在门前却丢荒半世,没想到周军竟然能引来好水把它变成宝地。“几辈人想都没想过的事,周军一个人就办成了啊!”老人家手捧新晒干的稻谷,涟涟泪水滴下来又把谷子浸湿了。
20亩旱地,得水重生,生命力格外旺盛——年均亩产粮400多公斤,3年产粮近30吨。
“小水库”建好,管理还要花钱。需要的材料、仪表,周军个人买;电费、维修费,周军个人付……前前后后花去两万多元,使月薪千把元的周军多年积蓄一扫而空。现在,周军走了,“小水库”缴纳电费的账户变成了他妻子的名字。
好人周军
2010年8月初,周军隐感身体不适,匆匆打过吊针又回到灾后急需人手的古里村。月底,腹部剧痛到无法站立,他不得已被送进医院。
此时,他已经带病在灾区连续工作两个多月。每天3小时的睡眠、一身兼三职的高负荷,周军一直不声不响顶下来。事后,当人们知道他患的是不治之症时,无不在惋惜之余肃然起敬。
今年4月,周军自觉病情略有好转,从医院跑回兽医站,抓紧时间处理生产报表。这是他最后一次工作在自己挚爱的岗位上。
6月13日晚,周军走了,距人生而立之年,仅差一个半月。
工作9年,夫妻俩加起来两千多元的月工资,却需要供养一家四代7口人——周军实在太缺钱了!
周军却又太慷慨了:古里村灾区重建,他捐款800元;六王镇公路硬化,他捐款100元;邻村小学危房重建,他捐款100元;邻家儿子病重,他资助200元,又发动村民捐款近8000元;自己病重住院期间,还偷偷塞给邻床病友100元……
没有什么钱的周军,慷慨地把自己的血液源源献出。在周军家挤得几乎难透气、却墙壁灌得进冷风的卧室里,厚厚一叠红色献血证格外引人注目——数一数整整17本,留下的记录令人震撼:2002年开始,周军每年至少献血两次,其中间隔最短时不满3个月,9年里先后献出鲜血6800毫升,相当于全身血液总量!
从钱财到身体,周军都透支了,他付出的实在太多,太多!
周军家的桂花又开了,香出院外,四处飘散,很远都闻得到,闻到的人都说:真香……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环江县]“红雁引飞”带动基层产业发展
近年来,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实施“红雁引飞”工程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的好评,被列为全市党建创新项目进行推广。2015年,该县以“红雁引飞——党员能人带富工程”为突破口,不断创新党员能人管理、帮扶、带富和考评机制,进一步加强基层骨干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党员能人在经 【详细】
自治区领导赴基层送温暖修水利植新绿
春节前夕,自治区领导纷纷深入扶贫点和“美丽广西·生态乡村”联系点,走访慰问老党员、老干部、优抚对象和困难群众,把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到大家心坎上,并同基层干部群众开展冬修水利和植树活动。 【详细】
轮训县委书记 提升基层公共治理含金量
从2014年11月起,中央党校举办县委书记研修班,计划到2017年底将全国县(市、区、旗)委书记轮训一遍。此次中国展开的县委书记大轮训,同时纳入中央党校培训体系,是十八大以来的首次,也是继2008年之后,我国再次对全国的县委书记进行轮训。 【详细】
东兰大学生村官在服务基层中成长成才
近年来,东兰县注重培养大学生村官,引导村官利用自身学识和技术优势,积极投身基层,有效构建大学生村官工作新常态。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