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5月18日 来源:河池日报 作者:蒙增师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妹呀,耍去(克)!”这是罗城仫佬族自治县风情舞《一声哥来一声歌》中的一句台词,听罢看完,浓浓乡愁涌上心头。

  近年来,罗城县认真实施“文化名县”战略,以实施“十大文化”工程为载体,政府搭台,群众唱戏,守住民族文化的根脉,留住美丽乡愁,促进全县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锦上添花”。

  文化遗产绽放璀璨光彩

  民族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凝聚着民族情感,承载着文化血脉,是中华民族的无价瑰宝。在每年的“文化遗产日”、春节等重大节庆文化活动中,该县积极组织“非遗”传承人、民间艺人集体亮相展示仫佬族刺绣技艺、草编、竹编等独具民族特色的“绝活”,让广大群众“零距离”接触“非遗”,感受“非遗”魅力,并将舞草龙、走坡节、仫佬族婚俗等“非遗”项目创编成文艺节目进行展演,形成“风情舞动罗城·多彩仫佬山乡”的非遗展演项目,成为群众文化活动品牌,让古老文化遗产绽放更加璀璨夺目的光彩。

  截至目前,全县共收集文字“非遗”资料6万多字,录像资料60个小时以上,录音资料30多个小时,图片800多张,涉及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民间手工艺、体育竞技等非物质文化遗产10大类1015项。仫佬族依饭节被列为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仫佬族古歌、仫佬族刺绣技艺、仫佬族舞草龙、仫佬族走坡节、煤砂罐制作技艺、仫佬族婚俗等6项列入自治区级“非遗”保护项目;有11项列入河池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镜头展现“大美罗城”

  近年来,该县先后拍摄了纪录片《仫佬千年》,宣传片《神奇仫佬·大美罗城》、《仫佬风情之都·多彩山水文化》,大型系列文化纪录片《幸福罗城之大美诗篇》、《幸福罗城之仫佬人的梦》,微电影《醉在罗城》,大型新编仫佬剧《玉笛情缘》等,在电视媒体和公共场所的大型LED显示屏播放,还在新华网、人民网、广西民族网、罗城政府网、仫佬族网等网络媒体上进行宣传,并把这些宣传题材刻录成光盘,进一步扩大宣传面,在提升外界对罗城的知晓率和认同感的同时,增强了罗城人的文化自信,激发了建设“大美罗城”的热情。

  与此同时,该县还制作和出版《神奇仫佬·大美罗城》、《看罗城》、《醉美罗城》等记录罗城秀美山水风光、独特民俗文化的宣传画册;成立仫佬族摄影协会,创建了摄影爱好者QQ群和网站,为广大摄影爱好者提供良好的作品展示、经验交流平台,用镜头展现“大美罗城”,记录开放、包容、智慧、勤劳的仫佬山乡群众,并重视发挥微信平台宣传作用,让更多的人欣赏到“大美罗城”。

  深耕细作文化精品

  罗城享有“山头尖、筷子尖、笔头尖”的“三尖”美誉。近年来,该县组织创编排演大型仫佬剧《玉笛情缘》、仫佬族风情歌舞《依饭神歌》、《一声哥来一声歌》、《啰哈啰》等一批舞台艺术精品。整理出版了《罗城歌谣集》、《罗城民间故事集》、《罗城谚语集》,以及《仫佬族音乐》、《仫佬族舞蹈》、《仫佬族历史与文化》、《仫佬族风俗志》、《仫佬族风情录》、《常用曲目》、《仫佬族文物》、《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仫佬族依饭节》、《仫佬族医药》、《仫佬族通史》、《仫佬族古歌》、《罗城诗词选》等一批文化精品。

  其中,《仫佬族古歌》荣获第九届中国民间文艺文学作品“山花奖”,大型仫佬剧《玉笛情缘》获第八届广西剧展大戏展演“桂花铜奖”、《唢呐欢歌》获广西第八届广西剧展小品艺术展演“桂花铜奖”,《悠悠寸草心》获广西“八桂群星奖”,《仫佬族通史》获广西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精品文化,透露出来的不仅仅是罗城民族文化的气质,更彰显了罗城的文化“软实力”。去年底,该县被评为“全国文化先进县”。

  每年春节期间,该县还开展多民族年俗文化交流活动闹新春,展示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让仫佬山乡各族群众过足“文化年”,唤醒“乡愁”,品味“乡愁”。

  保护和发展特色村寨

  古村落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沉淀着独立厚重的民族文化底蕴,承载着传统文化的精华,凝聚着代代相传的文化成果,留存着农村特色文化的符号,承载着众多渗透骨髓的文化基因,是群众的感情纽带。

  近年来,该县认真实施“特色村寨保护和发展”项目,对石围屯、大勒洞屯的古村落、古民居进行了修复保护,按照“保护古迹+旧村改造+生态旅游”的发展模式,走保护开发反哺的路子,既能留住“乡愁”,又能焕发出新的生机。目前,石围屯被列为首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并成为集展示民族民俗文化和旅游观光于一体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该县还扎实推进“生态乡村”建设,全县森林覆盖率达67.25%,空气质量优良,主要河流断面水质达标率达100%,罗城地质公园晋升为国家地质公园,小长安镇崖宜屯被评为自治区第一批特色名镇名村,并荣获河池市首届“最美乡村”称号。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spring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