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8月05日 来源:广西新闻网-南国早报 作者:张若凡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在网上颇受欢迎的泰国美白面霜“蓝白霜”被曝出汞超标一万倍;日本知名化妆品品牌佳丽宝的美白产品导致使用者出现皮肤白斑。近期接连有化妆品美容不成变“毁容”的新闻被曝出。

  南国早报记者从自治区食品药品监管局了解到,近日《广西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实施方案》已出炉,广西全面启动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消费者可通过药监部门、消费者协会或监测哨点上报化妆品不良反应。

  

广西开始收集化妆品

  现象:美白类产品是“重灾区”

  被网友戏称为“童颜神器”的泰国“蓝白霜”,因美白效果显著而受到追捧。被媒体曝出汞超标一万倍后,网友们大跌眼镜,没想到“神器”之所以神,是大量的汞在起作用。

  其实不止是“蓝白霜”,近年来美白化妆品被查出重金属超标的新闻几乎没有断过。自治区人民医院皮肤性病科主任谢治介绍,汞等重金属有抑制酪氨酸酶的作用,这是黑色素合成的关键酶,以此来达到美白的作用。但是这类重金属对人体的危害也非常严重,主要对中枢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及肾脏等造成损害,严重的还可能危及生命,所以化妆品的相关规范中,对汞含量有严格的限制。

  据介绍,美白类化妆品一直最受亚洲女性追捧,但也是最容易出问题的一类化妆品。即使是医学界,对美白产品的认识也是逐步提高。例如具有美白效果的氢醌,曾被制成氢醌霜,被皮肤科医生用于治疗黄褐斑、雀斑等。然而,随着对这种成分的深入认识,医生们发现氢醌容易引发皮肤刺激、接触性皮炎等不良反应,还具有潜在致癌性。近年来,包括我国在内的多数国家已将氢醌列为护肤品禁用物质。

  提醒:美容院“秘方”别轻信

  自治区人民医院皮肤性病科近日接诊了一位40多岁的女患者。她在美容院买了一套护肤产品,刚用了一天,脸上就出现红斑,继而开始水肿,来到医生面前时,脸部肿得眼睛只剩下一条缝了。经诊断,她患上了化妆品接触性皮炎。

  广西医科大一附院皮肤性病科主任医师梁伶接诊过一位让她印象深刻的女病人,“她刚走进诊室时,我还以为来了一位黑人朋友”。仔细一看,她只有脸是黑的,脖子和手都是白的。

  这位女患者在一家美容院做护肤,据说是美容院自己的配方,做了10天左右,整个脸就变黑了,是护肤品造成的严重过敏。经过3个月的抗过敏治疗,她的脸才基本恢复了原来的样子。

  谢治告诉记者,在门诊经常能碰到化妆品不良反应病例,有相当一部分是在美容院做护肤后出现的。正规品牌的护肤品都经过过敏试验,适用于哪类人群,都有明确标识。但是美容院自己配制的护肤品则缺乏这样的严谨性,因此出现不良反应的几率更大。还有的美容院为达到快速见效的效果,添加违禁物质,也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原因:防腐剂、香料易引发不良反应

  其实,并非几近毁容的严重症状才叫不良反应。不少消费者都有过使用化妆品后,皮肤出现瘙痒或刺痛的症状,这都是化妆品的不良反应。

  专家介绍,化妆品不良反应包括化妆品接触性皮炎、化妆品光感性皮炎、化妆品痤疮、化妆品皮肤色素异常、化妆品毛发损害、化妆品甲损害6类。其中,最常见的是化妆品接触性皮炎,多数情况下是过敏引起的。

  化妆品中常见的过敏源有香料、防腐剂等。有调查数据显示,香料是引起化妆品过敏的最常见的成分,湿疹患者发生化妆品过敏反应时,30%~45%均为化妆品香料所致。出于保密原则,厂家通常不会公开所用的香料成分,所以消费者在购买之前,无法知道自己是否会对该化妆品采用的香料过敏。

  

广西开始收集化妆品

  治理:抓住可疑信号开展抽检

  自治区食品药品监管局保健食品化妆品监管处副处长董静介绍,化妆品已从基本的护肤、润肤,向更强的功能性方向发展,包括美白、抗衰老甚至微整形,新的工艺和成分层出不穷,由此带来的不良反应事件也在增加。

  有统计数据显示,仅我国就有5000多种化妆品,每年销售总额达上千亿元。但是每年报告的化妆品不良反应仅有1000余例,没有反映出我国化妆品不良反应的真实发生水平。因此,近几年,国家开始重视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的问题,借鉴药品、医疗器械不良反应监测的经验,将化妆品纳入监测范围。

  目前,全区共确定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哨点医院77家。其中,南宁市的监测哨点医院定为自治区皮肤病医院。药监部门通过对报告的不良反应病例进行分析,随时调整监管方向,例如在一段时间内,病例集中在某个品牌、批号,就是可疑信号,监管部门将有针对性地开展抽检。

  董静说,如果出现报告病例聚集的情况,就算抽检合格,产品也可能存在配方不合理的情况,药监部门还会组织专家对产品的配方工艺进行安全性评估。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spring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