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嫩红的生姜如果不及时挖,就会变老,价钱下跌。 景碧锋 摄
▲7月8日傍晚时分,汇东果蔬批发市场的商贩在清洗分拣好的生姜。景碧锋 摄
▲听说记者来村里采访生姜滞销的事,村民纷纷来到村委会办公室向记者介绍情况。周荣华 摄
已经到了挖姜的季节,然而因为价钱和销售渠道不畅,浔江及周边的数百万斤姜不能及时挖出,卖不出去。景碧锋 摄
浔江及周边13个自然村村民联合起来给五通镇政府写的《关于五通镇生姜销售困境联名报告》。 景碧锋 摄
近段时间来,桂林本地生姜大量上市。市区各大菜市嫩姜的价格最近一直维持在每斤12元左右,是近年来少见的价钱。姜价这么好,照理说,种姜的群众会乐翻天。然而,对于桂林市目前生姜的重要产地之一,临桂县五通镇浔江、大塘、上祥、西塘等四个村委种姜的群众来说,今年生姜丰收了,却出现了生姜大量滞销的现象,这是为什么呢记者赶赴五通镇进行了调查。
生姜丰产不“丰收”,村民联名给镇政府打报告
7月6日上午刚一上班,临桂县五通镇党委委员阮剑兰便被该镇浔江村委来访的16名村民围住了。村民给阮剑兰递上了一份《关于五通镇生姜销售困境联名报告》,代表村里几百户村民反映:今年生姜丰收了,各地市场上的销售价钱很高。浔江和周边村子生姜的种植面积在桂林很大,产量很高也很有名。然而由于收购商联合垄断市场压低价钱等原因,致使生姜卖不上价钱,请求政府帮忙。
浔江村委在五通镇西边,距离镇上有40多里路,是五通镇最偏远的贫困村之一,是临桂县的县级贫困村。2000年前后,浔江村及周边村子开始规模种植生姜。这两年由于经济状况不错,越种越多,今年浔江村委种植的面积达到600亩,加上周边的大塘、上祥、西塘三个村委,种植总面积超过了1200亩。浔江村有832户人家,几乎多一半人家种植生姜,大多数人家种植面积在2—5亩,最多的一户人家种植了12亩。按照这两年平均亩产4000斤左右计算,总量达到500万斤左右。这个种植面积在桂林已经很大了,浔江和周边村子已经成为桂林及周边重要的生姜产地之一。每年端午节前后,新鲜的嫩姜开始上市,浔江人便开始卖姜。
为调查事情的原委,7月8日下午,记者乘车来到了浔江村。去村委的路上,记者看到地里生长着大片大片已经成熟和即将成熟的生姜。正好在路旁碰见一些村民,听说记者要来村里了解生姜滞销的事,很多村民就和记者一块来到了村委办公室,十几个村民和记者围成一圈聊了起来。
2000年前后,浔江村开始规模化种姜,那时村民都是合伙用车将生姜运到桂林的蔬菜批发市场自行销售。后来,随着村里种植规模不断扩大,加上姜的品质好,影响力不断扩大,桂林的蔬菜批发客商都来村里收购,前后都有10多年了。姜贩来村里收购,吃住在村民家里,关系都不错。
跟往年一样,今年端午节前后,桂林的姜贩开始陆陆续续来浔江及周边村子收购生姜,嫩姜的收购价格一度达到每斤9元多,然后逐渐降低到9元、8元、7.5元、7元。到了前两天,新鲜好品质的嫩姜每斤的收购价甚至降到了6元左右。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桂林及各县区菜市嫩姜的价格依然坚挺,持续在12元左右,上下浮动不到1元。那么,为什么市场上姜的价格这么高,这里的姜价却越卖越低
记者调查:姜农和姜贩子各执一词
姜农说:是姜贩子联合垄断市场,压低价钱
如今,桂林生姜批发主要有两大市场,分别是位于七星区的五里店果蔬批发市场和汇东果蔬批发市场。浔江村的姜农告诉记者,从今年7月初开始,这两个市场的10多户姜贩子开始联合起来,统一到浔江村及周边村子收购,收购价从9元多逐渐降到 了 目 前 的6元多。“以前都是姜贩自己开车来村里收购,这几年经常来村里的商贩有13家,都是各收各的,相安无事。但如今10多家姜贩联合了起来,统一来收购,然后再分配给其他联合起来的商户售卖。”村民告诉记者。
村民还告诉记者,在五里店果蔬批发市场和汇东果蔬批发市场,常年做生姜生意的姜贩有20多人,但一些没有参加联合收购的姜贩也不来村里收购了。这些姜贩先让他们把生姜送到五通街上,后来又让送到桂林。然而现在,即便是村民把生姜送到桂林,这些姜贩也不敢买了。
对于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姜农在给镇政府的报告里说:“(嫩姜)难以销售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常年来收购的收购商大部分进行联合垄断,一是对其他收购商进行拉拢或威胁等,严重阻碍收购的公平性和竞争力;二是对市场进行稳价、定量批发,加大利润空间;三是对姜农进行不合理压价、限量收购,造成各自然村本来分段销售的良性模式,现在已陷入大量积压、集中的被动局面。”
村民还告诉记者,今年收购量也比往年大大减少,以前光浔江一个村委,每天销售的生姜就达到三四万斤,甚至更多,然而今年每天的销售总量不到1万斤。这是因为收购商想借此迫使村民降价销售。
7月8日下午,记者试着以当地姜农的名义给桂林一位没有加入联合收购的姜贩打电话,该姜贩表示:“由于一些姜贩联合起来收购生姜,对收购价价格进行了统一。我们其他姜贩现在不敢去当地收购,人家不准。”
为进一步确认,记者随后走访了五里店和汇东两大批发市场,确实有商户告诉记者,他们不敢去浔江村及周边村子收姜。那么这些常年以销售生姜为生的商贩怎么办呢一位姜贩告诉记者:“没有办法,只能从南宁进货,这两天进货的价钱已达到7块多,快8块了,运费要两毛多。成本太高,生意很难做。”
记者还了解到,如今桂林各大菜市的商贩到菜市场批发姜的价格也就是每斤7元多到8元左右。
姜贩子说:我们是公平自由交易
按照村民的说法,是不是桂林的一些姜贩子联合起来垄断市场呢7月8日傍晚,记者在汇东果蔬批发市场采访了加入联合收购的几位商贩。商贩说,联合起来的原因主要是以往大家下乡各收各的姜,每人开一辆车,而每家农户每次卖的姜就几百斤,浪费人力物力财力,联合起来收购符合姜贩需求,方便做生意。
“那是不是你们联合起来后,姜的价格就降低了”记者问。
“我们不联合的话,收购价就更低,这样对市场还是一个平稳的维护。”姜贩子说。
“你们联合起来了,没有跟你们联合的其他姜贩可不可以去浔江村及周边收购生姜”
“当然可以了,谁都可以去,这是自由买卖,我们又不是强买强卖。”姜贩子说。
几个姜贩子告诉记者,为什么今年收购量比以前少,主要是因为今年姜丰收了,售价又特别高,对外销售有限,他们也没有办法。他们的说法和姜农完全相反。姜农告诉记者:“是桂林的姜贩子垄断市场,他们这样是想压低价钱。”
“你们和姜农之间是不是有矛盾”记者问。
“我们没有什么矛盾啊!都是自由买卖嘛,他们卖不卖是他们的自由。”姜贩子说。
然而,事实上,7月6日,浔江村委及周边13个自然村的一些生姜种植户已经联合起来开始抵制桂林的姜贩子,不把生姜卖给他们。然而,并不是所有的村民都联合起来。所以桂林目前这个时节销售的生姜主要还是产自浔江村及周围的村子。
希望政府能介入调解
记者了解到,随着生姜种植产业链的形成,区内南宁产的姜4月份上市,一路向北接着是蒙山、荔浦、临桂两江。从端午节前后,就到了浔江及周边的村子,前后要持续一个月左右。
因为交通不便,10多年来基本都是桂林的姜贩来浔江村及周边村子收购。村民跟其他的收购商并没有接触,如果不卖给桂林的商贩,基本上没有其他销路。村民对此心里也很着急“如果不及时挖姜,姜上的红鳞会消失,姜就会变老,价钱随之会下跌。时间长了,加上今年雨水多,下下停停,姜就会烂在地里。”
2013年,临桂县农村人均收入为9991元,五通镇的一位领导告诉记者,五通镇没有达到这个数,作为贫困村的浔江村就更没有了。“这两年,村里好不容易种植生姜成了规模,价钱也不错,在桂林的市场上还有些影响。然而丰产不丰收,不论村民和姜贩子怎么理论。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就是现在村民的姜卖不出去。如果以后都这样,村民的日子就难过了。”浔江村委干部李茂安说,“希望政府能介入调解此事,也欢迎外地客商来浔江洽谈购买生姜。”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我区生姜价格持续大幅上涨 最高涨幅超过3倍
今年以来,我区生姜价格持续大幅上涨。据监测,3月中旬,我区各地生姜价格同比最低涨幅为43%,最高涨幅超过3倍。 【详细】
“姜你军”卷土重来 生姜卖出猪肉价
“生姜10元一斤,猪肉9.5元一斤。”3月10日下午,在南宁官塘菜市,一位市民在询问了生姜和猪肉的价格后不禁吓一跳:“姜你军”又回来了。记者调查采访了解到,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南宁生姜价格一路走高,到今年3月初,生姜在市场零售价开始破“10”,接近2010年的水平。市 【详细】
推广新技术成立合作社 六巷姜农抱团闯出致富路
金秀讯 第一秤253公斤、第二秤251公斤、第三秤260公斤……金秀瑶族自治县六巷乡青山生姜合作社工作人员正忙着帮助社员收购生姜。当前,正是生姜收获季节,笔者看到六巷乡青山村的地头上,人来人往, 【详细】
那拔镇打造生姜产业 拓宽群众致富道路
“畦沟宽35-40公分,沟深12-15公分,沟底撒放的复合肥要均匀,然后施农家肥,再覆盖薄土和放姜种……” 在田东县那拔镇平王村,原来杂草丛生的坡地上现已挖出一排排整齐的畦沟,该村的村支书陆永林正指导群众种植生姜。据陆永林介绍,平王村的土质、气候非常适合 【详细】
[荔浦县]龙怀乡农民开“梯田”种生姜
春种大忙季节,荔浦县龙怀乡农民纷纷驻进深山开荒山地种植生姜,他们用勤劳的双手将矮山土坡开垦呈深畦,将发了芽的姜种及时种下。许多农民种植生姜讲求技术的同时,还注重姜地造型的科学性和完美性相结合,开垦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