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2月04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林 虹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当粑娘成为一朵金黄色的花,它是欢喜和感恩的吧。毕竟,世间万物,要成为一朵花,也是不易的。

  这朵花叫糖环,挺有诗意的,在我们仙回瑶乡,也叫它粑饺。春节的气息,就是从这朵花的气息开始的。

  因为耳濡目染,我也随手巧的母亲学会了做糖环。一年中,最开心的时候,就是一家人围在一起做糖环。那时,炉火在一旁,木炭烧得红通通的、暖烘烘的,厨房里热腾腾的。虽然做糖环的程序繁琐,但我们乐此不疲。母亲开始做粑娘了,糖环做得好不好,粑娘很关键。先用米粉和水搓好粑娘,要搓得水分刚好,有弹性,粑娘白胖胖圆乎乎的,很可爱。然后把粑娘放热水里煮熟。当粑娘冒着热气,等不及时,我们会盛上一碗放些白糖就开吃了。每每那时,母亲就说,留点留点,等会做糖环不够了。于是,我们眼巴巴地看着煮熟的粑娘倒进簸箕的干米粉中,和着煮开的黄糖水,一边用勺子搅拌,一边搓。母亲负责掌握水量,这是技术活,也是经验。水放多了粘,放少了硬。这个时候,搓粉就是苦力活了,要趁水热快速地搓,如果水冷了,就和不到一块了。环环相扣,每一个步骤都不能马虎。粉搓好后,切下一块,用米筒或者擀面杖压成厚薄适中的圆饼,用剪刀剪成筷子大小均匀的粉条,再把粉条放在木头做成的糖环印上,顺着花纹印好,一朵美丽的花就形成了。这朵花有五片花瓣,花朵和花朵之间用五角星连着,环环相扣,生生不息,这种寓意,彰显的是生命的哲理。油炸好的糖环味道甜淡相宜,像什么呢?嗯,就是人生的况味了。我也喜它的圆满之意,团圆之意。为什么老百姓会想着做这样一种有艺术韵味的食品呢?问母亲,母亲说,不知道啊,一代传一代,她小的时候,就是看着母亲这么做的。早前,茅坪瑶寨的瑶民们是做白糍粑的,后来也学会了做糖环,汉瑶一家亲,生活习俗也相互影响了。

  查糖环的史料,古时居然叫“巨女”,是从中原南迁而来的。寥寥一句,给糖环蒙上了朦胧的美学意味。无从探索“巨女”之意,应是女人发明的,不然,何以想象成花朵。而且,从粑娘到糖环,名字都那么妖娆,让人遐想不已,可见也是有品位的。中原南迁而来的食品,也不无道理,想着贺州是客家人的聚集地。早在秦始皇时期,最早的一批客家人,就是那南下五十万大兵留下的一部分,他们沿潇贺古道而来,在此开始了他们的生活。莫非,这糖环也是他们的思乡之物?作为客居他乡的中原人,必须抱紧一团,团结互助,才有环环相扣之意。而中原人要在此生生不息,生活要圆满,要如花美眷。于是,他们把这种美好的愿意刻在木头上,做成一个印记,传承下去。从当初的北方面粉用料,到如今的南方糯米粉。糖环,以一朵花的名字,寓意了当地老百姓的人生智慧和艺术审美。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凝望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