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0月29日 来源:新华网广西频道 作者:雷多荣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大新县县长 雷多荣

  随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正式纳入国家战略,抢抓机遇,发挥优势,积极融入北部湾经济区,成为壮大县域经济的重要途径。大新县地处中越边境,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前沿辐射区,是东盟各国产品进入我国便捷的陆路通道,区位优势明显。同时,还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优势、旅游资源优势、农业资源优势和沿边发展口岸经济优势。近年来,县域经济发展态势良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融入北部湾经济区具有良好基础。要继续解放思想,创新融入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的思路、途径,促进县域经济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

  构建“融入”平台:以加快边境交通基础设施为重点,建设交通、物流网络

  交通在推动区域合作中起着关键作用。大新县作为中国与东盟国家发展经贸的前沿,发展边境贸易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而区域优势要变为发展的现实优势,首先就要加快交通网络建设,打造中国-东盟双向往来的贸易平台。一是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发展通道经济。加快改扩建县级公路、乡镇公路,提高公路技术等级。提高全县公路网络密度,提高公路的通达深度和广度,增加通车里程,初步形成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络,提高运输能力。二是加快口岸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口岸经济新突破。加大力度,将口岸建设成为功能完善、便捷高效、服务优良的国家口岸;加强与越南的双边合作,共同开发完善边贸互市点。处理好口岸建设与边民互市的关系,在合适地方开设新的互市点。

  打造“融入”载体:以发展锰产业为重点,加快工业园区建设,促进区域合作产业对接

  产业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要通过融入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加快产业发展。一是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培育锰产业集群,为做大做强锰工业产业搭建平台。紧紧依托锰矿资源优势,集中精力规划和建设好工业园,筑巢引凤,引进一批上档次、上规模、高技术的工业项目。加强对锰矿资源的保护,促进锰业集聚化、可持续发展。整合资源,走规模化、集团化的发展道路,提高市场竞争力。重点扶持获得锰业准入的锰加工企业,引导其加强技改和节能减排,大力发展高新技术、高附加值,低污染、低耗能的锰产品深加工产业,促进锰骨干企业规模壮大、实力增强、效益提升。二是培育和壮大蔗糖产业。大力推广甘蔗种植的智能化、契约化、良种化、机械化、水利化和规模化,提高甘蔗种植效益和效率。充分发挥制糖企业技改优势,提高制糖企业工艺和装备水平,努力实现管控一体化,全面提升产品质量和产量;同时积极引进外来资金和先进技术,加大对蔗糖产业的研发、应用,发展蔗糖业的循环经济产业,延长制糖产业链。三是大力发展电力业。加大电源、电网建设力度,促进电力业的发展,为发展县域经济提供能源保障。

  夯实“融入”基础:以促进农民增收为重点,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以农民持续增收为中心,推进新农村建设步伐,实现农民致富奔小康,融入北部湾经济区才有坚实的基础。一是加强生态农业建设。结合创建全国生态示范区试点县建设,进一步建立和健全“养殖-沼气-种植”三位一体的农村经济经营模式,继续推进生态农业建设步伐。二是扶持龙头企业。用新的经营机制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带领农民发展规模种植,带动基地生产向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产业化方向发展。三是壮大特色农产品产业基地规模。全力推进产业生产基地建设,采取“公司+农户”、订单农业等多种形式,为加工企业提供充足原料,提高经济效益。

  优化“融入”环境:以项目建设为重点,改善投资环境

  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的理念,继续把项目建设作为加快发展的第一要务,强化招商引资工作机制,创造更好更优的投资环境,千方百计引进一批大型项目,促进项目建设有新的突破。一是加强项目前期工作。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包装策划一批有吸引力的招商引资优势项目,超前做好项目前期工作,积极争取上级资金、项目和政策支持,提高对外招商效果和成功率。二是争取在新开工项目上有新突破。执行“一个项目、一位领导牵头、一个协调小组”的“三个一”项目推进工作制度,在招商引资项目协调服务方面形成完善的工作机制,为项目落户建立“绿色通道”,提高合同履约率、项目开工率和资金到位率,确保引进项目按计划开工建设,保持投资高速增长态势。

  此外,还要以创建“中国旅游强县”为重点,拓宽旅游市场,加快旅游产业的区域合作;以城镇化建设为重点,提升城镇品位,促进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良性互动,创造良好人居环境。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丹子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