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08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莫奕坚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西江经济带是我区经济跨越发展重要增长区域。以西江黄金水道建设带动西江经济带发展,推动沿江率先发展,是实现富民强桂新跨越的重大战略。藤县作为西江经济带次中心城市,应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实施开放带动和项目带动战略,坚持工业、农业和服务业“三业”并举发展沿江经济,建设西江经济带新兴工业化城市。

  以工业跨越发展带动沿江经济发展的新突破

  工业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发展沿江经济,必须化解工业特别是新兴工业发展滞后的瓶颈,突出工业经济唱主角、挑大梁的核心作用,实施以工业跨越发展带动沿江经济发展新突破的战略。积极谋划和建设一批对县域经济发展具有战略性、全局性的大项目,通过存量和增量扩张发展的“双轮驱动”,大力提升县域经济实力。坚持项目拉动,扩大工业集聚规模。继续以大项目拉动大投入,把催生市场主体、培育规模企业与产业扩张升级有机结合起来,建设一批大项目,形成支撑藤县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大项目集群。依托西江黄金水道,以发展陶瓷产业、钛白产业为重点,促进林产林化、造船、农产品深加工、建材等产业发展壮大。加快推进“赤水-塘步-潭东工业长廊”规划与建设,打造藤县的西江经济带,把沿江两岸建设成为现代工业的聚集区、产业转移的示范区。坚持园区带动,不断加大各工业园区基础设施投入,为项目引进搭建平台,使园区成为项目孵化的载体、招商引资的“磁场”。坚持技术推动,加快新型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有选择地发展高新技术,提升产业技术水平,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

  以特色农业跨越发展夯实沿江经济发展的坚实基础

  农业产业是县域经济的基础性产业,以发展特色农业为突破口发展现代农业,是提高农业竞争力、促进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途径。为此,应加强西江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以品牌化、规模化、产业化为战略目标,构建有地方区域性特色的农业产业链。在稳定粮食年播种面积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优质稻、有机大米的种植规模;引导扶持有机蔬菜、大棚蔬菜良性发展;巩固发展传统优势产业,突出发展林下经济、生态农业和观光农业,不断壮大特色农业规模,提升特色农业产品档次。坚持走“公司+经济合作组织+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路子,着力培育一批经济实力强、科技含量高、辐射范围广的农业骨干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和营销,大力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培育多元化、多层次、便捷安全的市场流通体系。 

  以现代服务业跨越发展打造沿江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发展现代服务业是发展沿江经济的重要突破口,它不仅以其身的发展直接增加经济总量,成为新经济增长点,而且为工业、农业的发展提供必不可少的服务和支持。把发展旅游业作为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重要方面,以休闲度假、观光游览、文化体验等特色旅游项目为抓手,大力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以建设“一库两山一谷”为重点,辐射和带动县域内其他旅游资源的开放开发。发展商贸物流业,依托西江黄金水道,规划建设一批功能齐备的水陆商贸物流基地,构建联通全县的水陆货运物流配送网络。加大专业市场培育力度,进一步完善和提升农产品专业市场的物流配送功能,加快发展陶瓷、化工、建材、农副产品等专业物流配送。大力发展房地产、金融保险、信息服务、文化娱乐等新兴服务业。  

  以基础设施建设新跨越为“三业”并举发展沿江经济提供支持

  发展沿江经济要求有良好的城镇基础设施。要与加快发展工业、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要求相适应,强力推进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按照“拉大框架、做优配套”要求,不断完善河西老城区和河东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以园扩城,以城活园步伐,将城区配套设施向工业园区延伸,以园区产业支撑城区发展。实施城市“绿化、亮化、净化”工程,加快城区供水、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重点镇建设,加快建成一批商贸型、农产品加工型、旅游观光型、交通枢纽型等特色小城镇。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利用高速公路网和县乡公路网的有效衔接,带动城乡一体化发展,构建县域主要节点间“一小时交通圈”。加强对航道、港口码头、便民码头、标准化渡船的建设和改造。推进城乡电网建设与改造,大力发展沼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提高城乡能源供给配送保障能力。

  

  (作者系中共藤县县委书记)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南方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