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2月19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陈家达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发挥自身区位优势,以东盟为突破口,积极参与东盟的产业分工、产业服务和海洋经济合作开发、跨境园区经济合作,是广西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提高产业整体素质的现实途径。也是进一步扩大与东盟开放合作的客观要求。

  对东盟的产业体系进行比较研究,主动参与东盟的产业分工,不断寻找产业发展的新机会。东盟地大物博,自然资源丰富,迫切需要借助工业化和技术进步把资源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广西产业正由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转变的过程中。在参与东盟产业分工中,应找准自身产业结构调整与东盟产业发展的契合点,追求高效率产业和高技术产业比重的不断增大,在分工中再造新优势。

  为华南、西南地区各种要素走向东盟提供产业服务,使广西成为各种优势产业的洼地。过去的5年,广西引进世界500强企业45家、中国500强企业30家、中央企业48家、国内500强民营企业48家,招商引资到位资金由2007年的1032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5660亿元,增长4.5倍,优势产业的洼地已初步显现。随着今后西部地区面向东盟的进一步开放开发,港商、港资、港企入桂将会掀起新一轮产业融合热潮,强化优势产业的洼地效应面临很好机遇。应在华南经济圈、西南经济圈和东盟经济圈的各种优质要素对冲中,实现产业升级。

  与东盟多渠道合作开发海洋经济。海洋经济能广泛地动员东盟的各种要素投入。在海洋运输、滨海旅游、海洋科技等产业方面,广西与东盟有很大的合作空间,成为广西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最大亮点。广西应以制定相关规划、标准为抓手,规划实施环北部湾海洋经济圈,尽快完成海洋产业布局;制定海洋服务业的准入标准,建立海洋相关产品的标准,形成“广西标准”,使广西海洋产业水准上升到全国高度,并具有较强的国际影响力。

  推动中国-东盟现代农业科技合作园区、中泰崇左产业园和中国-印尼经贸合作区,以及中越跨境经济合作区的建设。以此为载体,为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提供孵化平台、灵活的机制和国际化的环境,在区域市场和国际市场的竞争中建立起优势产业和产业集群。

(作者为都安县县长)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圆故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