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4日至16日,笔者随河池市党政代表团赴贵州考察学习,在都匀市、凯里市、安顺市和贵阳—安顺新区,尤其在独山县和西江千户苗寨,深刻感受到贵州各地在思想上的大解放、产业上的大招商、开放上的大合作、建设发展上的大手笔,也深感发展任务之繁重,谋变谋新之紧迫。
一、准确把握和认真借鉴贵州各地工业化、城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的成功做法与宝贵经验
从贵州各地的发展实际来看,笔者认为有五个方面的做法和经验值得借鉴。
一是注重解放思想,大力弘扬“敢想、敢试、敢闯、敢干”的精神。几年以来,贵州各地在经济社会建设上取得了跨越式的进步,这得益于贵州各地在促进发展的过程不断解放思想、敢为人先,形成创新的意识、先进的理念,在建设中坚持做到了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实施、高质量建设、高效率推进,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二是通过大招商、招大商、引名企,实现多领域深层次的开放合作。贵州各地产业蓬勃发展主要依靠招商引资推动。其依托骨干路网建设,同步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城市集聚效应和提升城市品位,不断优化基础环境。投资者在产业规划区内兴办企业,除享受国家、省、州制定的优惠政策外,还享受当地规定的各项优惠政策。政府设立“一站式”服务中心,实行“一个窗口”对外,对投资项目实行“一条龙”审批服务,“一门受理”限时办结。政府还为引资者提供优厚的引资奖励。
三是通过中心带动、新区先动、项目牵动,实现同城化建设的跨越发展。贵州各地敢于打破行政区划限制,编制完成跨行政区域的城市总体规划,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如依托老城区各方面的优势,通过城市道路、商业发展等实现新老城区有机连接,有效促进城市的整体连片开发。同时,整合优化各方面资源,以项目建设推动城镇化的快速发展。
四是通过规划引领、融资开发、文化传承,实现旅游开发建设的产业突围。贵州各地非常注重旅游产业规划,形成了覆盖全境“点、线、面、体”的规划构架。注重旅游项目包装,积极创新融资方式,深入挖掘文化内涵,把文化变成旅游产品,使文化成为旅游的灵魂,借助文化宣传推介旅游。同时,通过组织实施民族民间文化村寨保护、传承拔尖人才扶助、高级人才培养、典型建筑保护等工程,保护和传承原生态民族文化,促成旅游业的稳进突围。
五是通过统筹规划、协同联动、共同推进,实现工业化、城镇化、旅游产业与生态文明建设融合发展。贵州各地尤其注重规划引领和高位推进,协调促进工业化、城镇化、旅游业与生态文明的统筹发展,坚持以品牌牵动、文化盘活的发展思路为指导,实现了各行政区之间、各产业之间基础设施互联、资源产业互通、城乡建设互动、物质文明与生态文明的协调发展。
二、深刻反思,解放思想,转变作风,努力在困境中寻求突围
当前,大化县少数领导干部还存在着思想观念落后、创新意识不强、求稳怕乱畏难、责任意识缺失、工作作风漂浮、服务意识淡薄等问题,与上述各地干部相比有一定的差距。
从今年的发展环境来看,大化1—4月,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完成两位数、甚至三位数的增长,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从内部看,大化去年的投资增长数据真实可靠,很多项目工作的前期工作已经完成,现在正进入了实质性生产建设阶段。从外部上看,中央明确提出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尤其是自治区“柳来河一体化”建设的决策部署和河池市深入开展“五大工程推进年”活动。大化必须抓住这些有利因素,在困境中寻求突围。
(一)弘扬创业创新创优精神,努力形成鼓励创新、宽容失误的良好氛围。要破解发展瓶颈,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解放思想,弘扬创业、创新、创优精神。要鼓励、引导和支持百姓创家业、能人创企业、干部创事业,形成家业殷实、企业兴旺、事业发达的生动局面;鼓励、引导和支持制度创新、管理创新、产品创新;鼓励、引导和支持岗位创优、行业创优、区域创优,形成各个劳动者创优争先、各个单位励精图治、各个乡镇竞相发展的生动格局,努力在全县上下形成开明开放、兼容并包、鼓励创新、宽容失误的良好氛围。
(二)切实转变作风,不断提高服务水平,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市委黄世勇书记在今年2月份听取全市工业工作汇报时指出,优化投资环境要做到“六个大”,即环境意识要大强化、监督办法要大改进、行政审批要大提速、“吃、拿、卡、要”要大扫除、基础设施要大改善、监督制约要大加强。针对投资发展问题,大化对投资环境进行了多层面、多领域的整治,并由县纪委牵头组织开展治理投资发展环境专项活动,坚决查处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牢固树立“服务企业、服务客商就是服务大化”的理念。
(三)创新融资方式,加强请示汇报工作,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和用地指标。积极创新融资方式,尝试运用项目捆绑、银行贷款、土地质押、财政担保、发行债券等多种方式,大力拓展工业化、城镇化、旅游产业投融资平台,探索和建立各项经营机制,试点特许经营,积极引进大企业、大集团进驻大化投资。各级各部门要做好做实前期工作,加强请示汇报工作,抓好项目的系统对接,保证项目建设实现无缝对接,防止出现断档而导致投资无法落实。
(四)健全优惠政策,加强以诚招商、以情招商。按照“多予少取、简政放权”的原则,研究制定规划设计、基础设施、招商项目、产业布局、财政税收等各方面的优惠政策和奖励办法。要借鉴贵州各地的做法,为投资的企业和商家提供土地、政策、服务方面的保障,对投资经营和受聘人员及其子女在工作、入学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对招商引资重点企业实行绿卡服务制度,对在招商引资上有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加强对重点招商企业实行重点挂牌保护的工作制度。要建立健全招商引资工作首问负责制、服务承诺制、项目代办制、服务公示制、限时办结制等,为投资者提供保障。
(五)传承民族文化,为城镇化、旅游产业繁荣发展提供不竭动力。要深入挖掘壮、瑶民族文化资源,把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作为城镇化建设、旅游开发的重点,积极探索“政府扶持,社区主导,村民参与”的民族村寨旅游发展模式,保持民族文化的持续发展,建立旅游发展与民族文化协调发展的机制,积极修建民族风格建筑、建设民族文化旅游景点、开辟民族文化旅游演艺场所、打造少数民族节会文化旅游品牌,力求城镇化、旅游产业与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协调发展。
(六)强化落实责任,把促产培财的任务分解到单位、到领导、到岗位、到个人。要实行县四家班子领导联系企业、联系重大项目制度,形成齐抓共管项目建设的良好局面。12个重点工作组要积极研究投资和项目建设问题,真正发挥领导小组的应有作用。分管和联系工作的领导要积极组织协调,促进各级各部门之间的合作。各职能部门要加强管理,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促进企业发展中的参谋助手和桥梁纽带作用。要严格考核制度,把招商引资工作情况与年度考核、晋职晋级和职务升降结合起来,作为干部提拔任用、班子调整整顿及后备干部选拔培养、综合评优的重要依据。
(作者系中共大化县委书记)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都安县:从有土安置向无土安置跨越 以扶贫生态移民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
都安瑶族自治县地处桂中偏西,总面积4095平方公里,其中石山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89%,辖19 个乡镇248个村民(社区)委员会,总人口70 万人,其中贫困人口20万人,贫困人口大多零散居住于境内7000多个大小“弄场”里。20 世纪60 年代,迫于恶劣的自然条件,为生存计谋,都 【详细】
贵州“底气足” 支撑县域经济转型有底气
28日,贵州修文门站及门站至扎佐次高压管线项目建成投运,标志着2015年贵州管道天然气助推县域经济低碳转型发展开启序幕 【详细】
贵州省县域经济知识产权战略培训班开班
4月24日,贵州省县域经济知识产权战略培训班在镇远开班。镇远县科技特派员和部分企业负责人共计60余人参加培训。培训班由县科技服务中心主任李建华主持 【详细】
推进江州区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思考
当前,崇左市迎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和左右江革命老区振兴规划上升为三大国家战略的多重叠加机遇期,江州区应该把握机遇,按照“三角一圈”科学发展布局,主动融入崇左市“发现山水崇左·圆梦别样桂林”旅游发展战略,坚持生态环境保护 【详细】
“撤县设市”解冻 需合城镇化之拍
年关一过,吉林扶余市的书记和市长就带队出去跑招商,“一拿出名片,市的头衔可比以前扶余县的名片受重视多了”,扶余官员认为,这是变市之后最大的甜头。据统计,像扶余一样希望得到招商,在民政部排队申请变市的县已超200个。专家透露,“难产”13年的设市新标准预计今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