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3月18日 来源:新华社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二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积极推进。企业技术改造深入展开。重点产业布局调整和产业转移步伐加快。化解产能过剩有序展开,年初确定的15个重点行业淘汰落后产能任务完成,产能盲目扩张得到遏制。煤炭行业脱困取得阶段性成效。

  三是服务业增长保持良好势头。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和三年行动计划出台。第三产业(服务业)增加值30.7万亿元,增长8.1%,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8.2%,超过第二产业5.6个百分点。

  四是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快速发展。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进一步完善,全国铁路营业里程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双双突破11万公里。新增7个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又有近3000万个家庭实现光纤到户。水电总装机突破3亿千瓦,页岩气、煤层气和深海油气勘探开发取得重大进展。规划建设的172项重大水利工程,已开工建设57项。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通水,京津冀等地6000万群众喝上了长江水。

  (四)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迈出新的步伐。

  一是农业农村发展态势良好。继续加大“三农”投入,支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引导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农村承包耕地流转比例达到30%左右。农业环境突出问题治理总体规划、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实施意见、国有林场改革方案和国有林区改革指导意见制定完成。粮食总产量达到6.07亿吨,实现“十一连增”。肉蛋奶、果蔬鱼等农副产品生产稳定。解决6600多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改造农村危房266万户,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232万人。

  二是新型城镇化积极稳妥推进。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及户籍制度改革、“三个1亿人”实施方案等配套政策出台实施,包括2个省和62个城市(镇)的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启动,城市规模划分标准优化调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4.77%,户籍人口城镇化率预计为36.7%。

  三是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三大战略”布局加快展开。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有关规划编制完成,各领域务实合作有序展开。京津冀协同发展区域功能定位和规划纲要确定,交通一体化、生态环保、产业升级转移三个重点领域率先突破积极推进。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和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规划颁布实施。西部大开发新开工重点工程33项、总投资8353亿元,西部地区鼓励类产业目录发布实施。近期支持东北振兴若干重大政策举措的意见出台,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取得阶段性成果。中部地区“三基地、一枢纽”建设深入推进,“两横两纵”空间发展格局得到优化。东部地区经济转型加快,在全国经济发展中继续发挥引领作用。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特别是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的支持力度加大。

  (五)加大节能减排和生态环保工作力度,节能减排取得“十二五”以来最大进展。坚持把节能减排作为转方式、调结构重要抓手,政策累积效应进一步显现。

  一是节能减排成效显著。实行能耗强度和总量“双控”,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上升到11.2%,提高1.1个百分点,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别下降4.8%和6.2%,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氨氮、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下降3.4%、2.47%、2.9%和6.7%。“十二五”节能减排指标完成情况赶上时间进度。

  二是生态环保取得积极进展。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迈出新步伐,重点流域污染治理、非电行业脱硝示范、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治理等重大工程积极推进,区域联防联控机制日益完善。机动车污染综合防治加快推进。城市污水处理率和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90.15%和90.3%。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63.5立方米,下降5.6%。湿地、森林、草原、生物多样性丰富区域等重要生态系统的保护修复力度加大,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天然林资源保护、重点防护林体系等生态建设继续展开,完成造林面积602.7万公顷。

  三是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深入开展。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2014-2020年)出台,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发布,提出了我国二氧化碳排放2030年左右达到峰值、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2030年达到20%左右的目标。低碳省区和城市、低碳工业园区试点深入开展,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稳步推进。

  (六)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注重保基本、兜底线、建机制,在财政支出压力大的情况下,坚持尽力而为,持续加大民生领域投入。

  一是居民收入继续增加。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继续深化,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连续10年提高,增收措施与就业政策形成了惠民合力。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8%,其中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9.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6.8%。城乡居民收入比13年来首次降至3倍以下。

  二是社会保障安全网越织越密。各类社会保障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人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人数分别达到3.66亿人、4.77亿人。实施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提高基础养老金标准,使1.43亿老人受益。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三项基本医保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全力开展鲁甸、景谷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抢险救援,灾后恢复重建有序推进。

  三是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扎实推进。中央预算内投资、企业债券融资和信贷资金对棚户区改造等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建设的支持力度加大。基本建成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511万套,新开工740万套。

  四是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贫困地区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继续改善,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预计分别达到92.6%和86.5%,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比例继续提高。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开始建立。“单独两孩”政策普遍实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快,广播电视“盲村”覆盖任务基本完成。国内旅游人数36.1亿人次,增长10.7%,出境旅游首次突破1亿人次。健康与养老服务重大工程启动实施,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数达26张。体育产业、体育消费加快发展,新增体育场地6.7万个。残疾人康复和托养服务体系继续加强,专为残疾人服务设施数预计达到3867个。

 2/7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凝望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