涿州市全面贯彻落实保定市委全会精神,不断深化“统筹建市、产业立市、借京强市、文化靓市”四大主体战略内涵,打造“实力涿州、和谐涿州、幸福涿州”,建设“毗邻北京的明星城市”,坚持科学发展、率先发展,迎接新挑战, 实现新突破,夯实发展基础,努力实现五年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收入翻两番。
实施统筹建市 谋求县域腾飞
保定市委全会提出实施县域腾飞战略,涿州市将实施“统筹建市”、推进城乡协调发展作为县域经济二次腾飞的切入点,谋划确定“一个中心,五个组团,四十九个中心社区”的空间布局规划,推动城市农村良性互动。
完善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区基础设施、城乡路网、环城水系建设,引导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向农村延伸,为加速城镇化打下基础。总投资1.27亿元的永济公园项目已竣工开园,为市民提供集观赏、休闲、娱乐、生态于一体的活动空间。
转变农民生产生活模式。把新民居建设作为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破解“三农”问题的有效载体和主要抓手,将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给农民大产权住房。着力在增加农民的财政性收入、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政策性收入上做文章。目前,挟河村、邱庄村等6个示范点顺利完成建设,1172户群众入住。义和庄六村联建、占地500亩的大型社区10月将全面竣工。
推动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坚持以民为本,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机制,全面落实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推进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解决城乡教育、饮水等问题,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
坚持产业立市 促进产业振兴
保定市提出将实施产业振兴作为构建区域战略优势的关键,涿州市把产业立市战略作为县域经济二次腾飞、产业振兴的指挥棒,坚持“高点定位”,充分发挥现有产业优势,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新的增长点,优化整合相关资源,建设京南经济发展强市。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构建京南高端农产品供应基地。探索推行“农场经济”模式,通过土地合理流转,吸引战略性投资者发展现代设施农业,推进蔬菜标准园建设,打造“京南第一菜园”,并吸纳农民入园打工赚取工资性收入。目前,全市完成流转面积1.5万亩,惠友、百荣等14家企业投资蔬菜园建设,建设省级蔬菜标准园10个,建设规模达10000亩;依托新发地建设7家专业化市场,构建起现代、绿色、生态农业生产流通体系;加强与中国农大的全面战略合作,中国工程院李宁院士的两个总投资近10亿元的农业现代化科研基地项目落户。
整合升级第二产业,构建京南战略性新兴产业生产基地。以三大产业园区为载体,引导不同领域的产业向园区合理聚集,积极发展航天信息、冶金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推进以机加工、铝加工为核心的装备制造业向高端升级,做大汽车零部件和新型建材产业集群,做强包装印刷产业集群,全面提升产业支撑能力。今年重点谋划亿元以上重大产业项目38个,总投资279.8亿元,涉及电子信息、冶金新材料、新能源、装备制造等领域。
深入挖掘第三产业潜力,构建京南高品位文化休闲旅游基地。依托历史文化优势,形成以数据处理为代表的信息服务业为先导。东方地球物理科技园区项目集数据处理及研发为一体,建成后将成为亚洲最大数据处理中心;占地10平方公里的省、住建部合作“低碳城”规划已获省规委通过,首期项目“全国市长研修学院”规划正在编制;投资1.2亿元的六祖文化景区一期工程主体完工;大童保险公司等总部经济项目正式落户。
大力扶持和发展民营经济。优化全民创业环境,加快松林店中小企业创业辅导基地建设,按照规划加快基础实施建设,为中小企业提供创业发展平台。
实施借京强市 谋求城市突破
涿州市坚持“借京强市”战略,充分利用邻京优势,坚持把对接北京、融入北京、服务北京作为加快发展的方向性选择,建设健康服务中心、教育服务中心、商贸旅游服务中心和区域性交通枢纽,打造京南保北现代化中心城市。
加快教育服务中心建设。发挥北京财贸学院、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等高校资源优势全面提升涿州成人教育的档次和规模, 调整职教中心、劳技校等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专业结构打造优势品牌专业,建设京南保北教育服务中心。投资3亿元建设的劳动技工学校新校区已投入使用,项目占地238亩,可容纳在校生1.2万人。目前正在申报国家高级技工学校和技师学院。占地200亩,在涿州师范基础上建立的河北保定幼儿专科学校正在建设中。
加快健康服务中心建设。依托涿州市医院、涿州中医院等加强与北京大医院对接,提升本地医院技术实力,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同时发展养老及健康产业,建设京南保北健康服务中心。目前,投资3亿元的市医院与北京301医院合作项目和投资1.68亿元的中医院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合作项目均已投入使用。
加快商贸服务中心建设。按照“游、购、娱”一体化发展的思路,完善商贸服务网络,大力扶持和发展现代物流业,建成京南保北区域性商贸服务中心。隆基泰和22万平米的城市综合体即将开工。惠友蔬菜生鲜物流园等项目已开工建设。
加快京南区域性交通枢纽建设。加强与北京交通设施和公共交通对接步伐,目前京石高铁涿州站已进入内装修阶段,客流量1000万人次的京南换乘站二期工程正在施工。
推进文化靓市 实现文化引领
涿州市依托2300年的历史沉淀,秉承“文化靓市”理念,挖掘历史文化,整合现代文化,塑造城乡文化,构建环京津特色文化产业隆起带,实现文化与经济发展“同频共振”。
挖掘整理历史文化。对历史文化进行系统的梳理、挖掘、整理和包装,做好永济桥等文物古迹修缮工作,推动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建设。全国重点文保单位永济桥修复工程正在紧张进行;总投资1.36亿元的博物馆项目主体建筑全部完工。
整合现代文化资源。开展“文化看霸州”活动,通过园区建设、龙头带动和产业链打造,以中央电视台涿州影视基地和具有国际水准的高尔夫球场为平台,整合现代文化资源,谋划影视文化和动漫产业等新兴文化创意产业,打造京南文化名城、宜居古城、创意新城和休闲不夜城。
塑造城乡文化品牌。加强城乡文体基础设施建设,吸引社会资本进入文体产业领域,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大力弘扬“忠义诚信、开明开放、创新务实”涿州精神,打造“善美之城”、“忠义之城”。
涿州市全面学习和深刻领会全会精神,提升战略思考,创造发展新优势,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标上同心同向,行动上同心同行,力争打造成为“京畿强市、善美保定”战略的重要支撑点,并将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实现跨越性发展。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山东潍坊加快县域经济发展 百舸争流千帆竞发
这是一组令人惊羡的数字:2011年山东省地方财政收入过40亿元的五个县市中,潍坊市独占两席,寿光第三,诸城第五;青州、高密也跻身全国县域经济百强。今年召开的潍坊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明确提出,要按照转型升级、 【详细】
勇立潮头扛大旗 宜都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冲全国百强
在全省县域经济发展综合考评中,宜都连续多年位居前3 名;在全国县域经济综合基本竞争力评价中,宜都位居中部百强第16位;荣誉的背后,是宜都人永不停歇的脚步。伴随着省十次党代会擂响的战鼓,宜都市委、市政府 【详细】
沈阳县域经济从“短板”变“引擎”
县域经济从“短板”变“引擎” 今年上半年,沈阳市县域经济依靠工业化与城镇化双轮驱动,在“稳增长”宏观背景下,特别是工业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形势下,通过加大招商引资和项 【详细】
林念修:扶持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加快发展 不断增强县域经济发展活力
7月5日,林念修在来宾市象州县、武宣县调研民营经济及中小企业发展情况时强调,各级各部门要解放思想,主动服务,努力营造宽松良好环境,扶持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加快发展,不断增强县域经济发展活力。 【详细】
江西新干:六大特色产业集群领跑县域经济发展
地处江西省中部,赣江中游的新干县,近年来,举全县之力通过主攻盐卤药化、灯饰照明、机械机电、箱包皮具、食品、建材等六大特色产业集群,使其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喜人成绩,工业经济呈现稳步增长态势,实现了稳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