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08月12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周映 通讯员/黄建义 陈秀莲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8月6日-7日,自治区水利厅组织有关单位人员,对天等县大石山区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水利项目乡镇供水工程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进行竣工验收,工程通过验收,并交付工程运行管理单位使用。这标志着大石山区五县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水利项目建设任务基本完成,并全面进入项目验收阶段。

  “以前喝的是用胶管从屋顶引进地下水柜蓄存起来的雨水,一盆水煮饭洗脸还喂猪,存放时间长了水都变质了。现在政府在村里建了水厂,抽山泉水供到每家每户,我用上了洗衣机、热水器,生活跟城里人没两样。”8月7日,天等县天等镇盛典村塘沙屯的村民农扬勇对前来参加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验收的人员和记者拧开了自家的水龙头,自来水一下便喷涌而出。

  2006年12月4日,为尽快改变都安瑶族自治县、大化瑶族自治县、隆安县、马山县、天等县五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大石山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贫穷落后面貌,自治区党委、政府决定,从2007年起,用两年左右时间,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开展大石山区五县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水利项目建设是本次大会战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点是解决农村饮水安全、乡镇供水及城区防洪安全。

  都安、大化、马山、隆安、天等5个县总人口235万人,少数民族人口占93.1%,石山面积占总面积的79%,是我区石山分布最广、自然条件最恶劣的地区,也是贫困面最广、贫困程度最深、脱贫难度最大的地区,被视为我区扶贫攻坚的“硬骨头”,国外一些经济学家将这里称之为“世界罕见的恶劣环境,不具备生存条件的地方”。这里石漠化严重,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土地瘠薄、无法保水,枯水季节缺水严重,同时又缺少供水工程,饮用水受到污染,水质达不到卫生标准,山区群众多需翻山越岭挑水饮用。根据2005年水利部门组织完成的农村饮水现状复核评估,至2004年底,五县共有94.5万城镇和农村人口饮水困难或饮水不安全,占总人口的40%左右;都安、大化、天等三县的城区防洪仅为10年一遇以下标准,抵御洪水能力差,洪灾频繁,严重制约了县城经济的发展。

  在各级领导关心支持下,2007年3月开始,自治区水利厅精心组织,周密部署,集中人力、财力、物力实施五县大会战水利项目建设,通过五县干部群众一年多的共同努力,至2008年7月30日止,大会战水利项目建设任务全部完成,五县共实施558个水利项目,总投资18551万元,其中国债资金7781万元,自治区部门专项补助资金2856万元,自治区财政补助7914万元。大会战共兴建乡镇供水工程57处,兴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498处,解决了都安、大化、隆安、马山、天等五县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59万人吃水难问题。同时建设都安、大化、天等三个县城城区的防洪安全,保护人口15.99万人。

  目前,五县大会战水利项目已进行了县级自验和通过了所在市的市级初步验收。在市级初步验收的基础上,自治区水利厅自8月6日起,从天等县开始,对大会战水利项目进行全面验收。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丹子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