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阳县位于广西西部、右江河谷中部,是区定贫困县,于2012年列入滇桂黔石漠化片区,总面积2394平方公里,辖10个乡(镇)、152个行政村,总人口35万,其中农业人口29 万,2014 年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22581 户共75806人。
自治区党委书记、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彭清华多次到田阳县调研,并指出要把田阳县打造成扶贫开发示范区。我们认真贯彻落实清华书记的指示精神,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总体工作部署,把扶贫生态移民工作与小城镇建设有效的结合起来,促进产业经济和城镇化的发展,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2014年完成移民搬迁1815户7839人;2015年计划搬迁2500户约10000人。截至今年3月份,全县已有6199户共计25814人报名申请搬迁。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加强组织领导,解决移民工作责任落实问题
一是组建工作机构。县委书记、县长担任总指挥长,县政协主席担任指挥长,高规格配置指挥部成员。指挥部下设办公室(简称“城移办”)等五个专门工作组,负责做好全县扶贫生态移民工作的统筹协调。二是制定工作规划。科学规划,因镇制宜,制定《田阳县2014年扶贫生态移民工程项目实施方案》和《2014—2020年扶贫生态移民工程总体规划》。规划依托密集型用工企业为核心平台,以县城“老乡家园”集中安置为主,结合玉凤、那坡、坡洪等重点镇建设分散安置点。计划到2020年,全县完成移民搬迁4.5 万人。三是强化宣传发动。加强扶贫生态移民宣传并做好移民群众思想交流和沟通,在确保群众知晓移民政策的同时,充分尊重移民户搬迁意愿,消除移民群众顾虑,让移民户吃下“定心丸”。
二、严格审批关口,解决移民对象核准问题
为防止扶贫生态移民出现“搬富不搬穷”、违规操作等现象发生,我县在移民确定工作方面坚持做到把好“三关”:一是把好报名关。由各乡镇按要求做好申请农户报名审核,符合移民条件的农户只需到户口所在乡镇填写并提交相关证件,由县城移办协同乡镇和相关部门复核;二是把好汇审关。城移办协同县直相关部门按要求对申请农户身份及房产等信息进行复查核实,发回乡镇公示无误后发放《田阳县扶贫生态移民工程住房建房购房资格通知书》确定移民资格;三是把好纪律关。规范和透明工作程序, 要求各级干部严格遵守纪律,杜绝冒名顶替、弄虚作假等违规违纪行为发生,把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建成廉政工程、民心工程。
三、结合发展实际,解决移民对象住房问题
一是合理设计住房面积。考虑到搬迁的主要对象是贫困农户,结合其经济条件和生活需要,我县多次召开会议就住房户型、面积等进行专题研究,确定住房规格为:乡镇分散安置规划建设天地楼为主,占地面积控制在60平方米以内;县城集中安置规划以小高层公寓楼为主,套房面积控制在70平方米左右,同时我们要求建设业主在确保建设质量和标准的情况下,降低利润空间、严格把控房价,最终经测算将县城安置住房单价确定在1700元/平方米左右。这样一来既可减轻了移民经济压力,同时不冲击房地产业发展。二是探索房产交易新模式。为杜绝利用国家政策借机倒房卖房谋取个人私利行为,同时又能充分维护搬迁移民的合法权益,在移民房产管理和持续发挥移民补助资金作用方面,我县也在积极探索:首先是参照保障性住房相关规定,明确房子5年内不得上市交易;其次是考虑移民今后发展情况,5年后移民生活得到改善需要更换面积更大的住房的,可以按程序向市场出售现购住房,也可以由政府组织回购出售给其他搬迁移民等。
四、整合部门资源,解决移民工作资金问题
一是整合部门资金。整合发改、扶贫、财政、住建、国土、教育、人社等相关部门的国家补助、地方政府配套等项目和资金,破解项目资金短缺难题。目前已落实资金约1.055 亿元。其中:中央易地搬迁资金4703.4 万元;中央及地方帮扶扶贫发展资金4208.58万元;农村危房改造资金169.2 万元;地方财政配套1468万元。二是争取金融部门支持。积极与田阳县农村商业银行沟通、协商,出台了《关于“老乡家园”项目信贷产品服务方案》,优先为生态移民群众办理购房(建房)贷款,解决生态移民融资难问题。三是发动社会力量参与建设。2014年争取到广州对口帮扶资金500万元投入那满新立“广新家园”建设,有效缓解了该点基础设施建设配套不足问题。同时,积极引导国有大中型企业和民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以多种形式参与到生态移民工作中来。如:玉凤镇、那坡镇引进地产开发企业以最低折扣扶持移民搬迁户,着力解决贫困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困难和问题。
五、发挥产业带动,解决移民群众生存发展问题
一是与特色农业发展相结合。我们以芒果、蔬菜这两大产业需要大量的劳力为支撑,为移民群众参与劳作提供平台,每年可务工8—10个月,月收入2000—3000 元不等。同时,我们还在生态移民旧址进行生态恢复工作,鼓励和支持有能力的移民返乡通过流转土地发展水果和林木经济等,带动了群众以土地入股享受分红,增加了收入。二是与重点项目建设相结合。我们把县城区城北开发和“老乡家园”项目通盘考虑,拟定采取“产移结合”的模式进行综合打造。以安置点为辐射点,落实安置区周边约1000亩的土地作为产业发展用地;以农民工创业园、新山工业园区等为依托,推进产城融合发展,促进移民群众就近就业,有效解决移民群众生存和发展问题,让移民群众想来、能来、愿来。目前,义乌国际商贸物流城、“田州古城”、田阳农副产品综合批发市场、古鼎香物流园等劳动密集型的项目和企业,可吸纳就业人员近3 万人。三是与推动城镇建设相结合。依托农贸批发市场、商贸物流中心、商贸交易集中点、壮乡特色文化商贸旅游集中点及乡镇生态旅游景点,打造“规划先行、功能齐备、设施完善、生活便利、环境优美、保障一体”的集约化安置点,不断提高城镇化的发展。
六、强化政策保障,解决公共服务管理问题
一是推进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配套建设教育、医疗卫生、文体娱乐场所等公共服务设施。目前,正在县城区及周边扩建5所中小学校、新建2所幼儿园2所小学、迁建县实验中学和县幼儿园、增设田阳县第三初级中学等,同时建设广西中医学院附属瑞康医院田阳院区,为移民群众提供均等化公共服务。二是落实户籍制度配套政策。执行属地管理原则,同时积极推进农业人口市民化,我们将启动扶贫生态移民安置区的社区化管理模式,切实保障移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三是加强劳动技能培训服务。针对全县企业用工特点有计划地开展移民专项培训,使搬迁户劳动力从“零工”个体向相对专业的服务团队转变,更好地适应用工企业的需要。
虽然田阳县扶贫生态移民搬迁工作取得一定的成绩,也得到上级党委、政府的肯定,但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当前扶贫生态移民搬迁工作还处于边谋划、边实施阶段,许多工作正在探索中,仍然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整合部门资金实施难度大。目前,仅可整合发改、扶贫、财政三个部门的相关资金投入项目建设,其他部门资金由于种种原因难于整合。建议上级相关部门明确可整合的资金,尽快制定支持扶贫生态移民工程的配套政策措施。二是土地指标问题落实难度大。随着扶贫生态移民工作的不断推进,项目及配套产业园区、基础设施的土地指标问题将成为制约工作开展的重要因素,建议上级部门进一步明细土地配套政策,在指标安排上多给予支持。
今后,我们将按照中央、自治区的部署和要求,以高昂的斗志、饱满的热情、务实的作风,奋力拼搏、开拓进取,加快推进扶贫生态移民工作,努力谱写田阳发展的新篇章,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大化县:整合资源 集中力量 强力推进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建设
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以及自治区、市发改、扶贫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我县按照“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产城结合、打造首府生态民族卫星城”的工作思路,将易地扶贫搬迁、城镇化建设、石漠化综合治理及产业开发4 项工作结合起来,整合资源,集中力量,实施“大化 【详细】
都安县:从有土安置向无土安置跨越 以扶贫生态移民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
都安瑶族自治县地处桂中偏西,总面积4095平方公里,其中石山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89%,辖19 个乡镇248个村民(社区)委员会,总人口70 万人,其中贫困人口20万人,贫困人口大多零散居住于境内7000多个大小“弄场”里。20 世纪60 年代,迫于恶劣的自然条件,为生存计谋,都 【详细】
环江县:采取“六重”举措力促扶贫生态移民工作有序推进
环江县是全国唯一的毛南族自治县,也是广西28 个国定贫困县之一。全县辖12 个乡镇、148 个行政村,总人口37.8 万人,有壮、毛南、苗、瑶等13 个民族,其中毛南族占总人口的15.8%。2014 年底全县贫困人口共23502 户82158 人,开发扶贫任务十分繁重。 【详细】
凌云县:实施扶贫生态移民 加强“造血”扶贫
凌云县地处广西西北部,县域面积2053平方公里,是国定扶贫开发重点县、滇桂黔石漠化片区县之一。全县辖4镇4乡,105个行政村和5个社区居民委员会。2013年末总人口22.05万人,居住着汉、壮、瑶三个主体民族,其中农业人口19.25万人,属于贫困人口11.66万人,占总人口的53. 【详细】
兴宾区:多措并举 全力打造扶贫生态移民宜居宜业新村
自2007年自治区开展扶贫生态移民新村建设以来,来宾市兴宾区严格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要求,加大对移民村屯的扶贫力度,加强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加强移民村屯脏乱差环境整治,着力改善移民村屯生产生活条件,全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