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03月31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吴凌平 黄海志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核心阅读 

  梧州加快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通过扶持龙头企业、培育品牌农业等强有力措施,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安全的生态特色农业,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全面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在推进西江经济带梧州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方面写出浓墨重彩的一笔。
 
  从早春的茂密山林到盛夏的希望田野,从金秋的丰收硕果到隆冬的欢腾渔场,梧州农业欣欣向荣。该市着力打好“特色农业牌”、“龙头企业牌”和“品牌农业牌”,加快推进西江经济带梧州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 
 
  做好“山水文章”,特色产业蓬勃发展
 
  3月28日,藤县西江大桥下,一大片规划整齐的网箱沿江岸一字排开,在春日阳光的普照下显得宁静悠然。
 
  藤县洪峰水产专业合作社网箱养殖基地里,社员梁品元正忙着将制作好的鱼饲料运至养殖区准备投喂。望着网箱内活蹦乱跳的草鱼,梁品元笑眯了眼:“今年要再增加网箱400平方米。”
 
  长洲水利枢纽蓄水后,藤县浔江河段水域面积增加近一倍,达到13.8万亩,可发展网箱养鱼的水域2700多亩。藤县及时利用这一资源优势,对该县江河渔业进行规划,把发展江河网箱养殖作为特色优势产业来发展,在政策、资金、人力上给予大力支持,建立起一批标准化网箱养殖示范基地。“藤县正在着力构建网箱养殖,种苗培育,饲料生产,鱼产品冷冻、加工等产业链,力争‘十二五’建成百里生态渔场。”藤县县委书记莫奕坚在接受采访时说。
 
  梧州农业局提供的数据显示,该市目前江河网箱养鱼面积近20万平方米,养殖方式也在由过去传统的农户散养为主向现代相对集中的小区规模养殖转变。江河网箱养殖,不仅已成为梧州市郊区、苍梧、藤县等沿江县(区)农民增收的重点项目,还成为梧州农业产业中最具地域特色的产业之一。
 
  梧州致力建设西江经济带特色农业示范区,在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安全的生态特色农业方面大打“组合拳”,成绩斐然。该市砂糖橘总种植面积目前发展到30万亩,去年产量达到32万吨,产值接近10亿元,成为该市农业特色的优势产业。梧州利用山地多的特点,种植八角、砂糖橘、中草药、速丰林等高效经济作物,大做“山水文章”。
 
  “特色农业就是依托区域内独特的农业资源,开发出特有的名优农产品,并转化为特色现代农业。”梧州市农业局局长覃柱材说,目前,梧州已经建立起一批优势农业产业带和特色产业生产基地,形成网箱鱼、六堡茶、砂糖橘、肉兔、蜜蜂、林浆纸、天然香料香精、油茶等具有梧州特色的优势农业产业,成为梧州农民增收的新亮点和农业经济的提速器。
 
  锻造龙头企业,引领农民共闯市场
 
  3月29日,岑溪市岑城镇天星村的天星养殖有限公司标准化养殖示范基地内,一排排猪舍错落有致、整齐划一,干净的猪儿们在这里舒适地生长,丝毫没有传统猪舍那种脏乱差的影子。
 
  公司总经理梁建德是土生土长的天星村人。2001年,养猪业行情开始攀升,梁建德购进了20头瘦肉型猪苗,利用自家猪圈开始家庭式的小规模养殖。2007年,梁建德租借了村里的几十亩地,投入1000万元建起了标准化猪舍,正式开始规模化养猪生涯。在梁建德的带动下,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天星村农民积极养殖瘦肉型猪,目前全村73户村民有66户养猪,全村人均拥有肉猪近10头,成了名副其实的养猪专业村。
 
  “家庭式的散户养殖之所以难以挣到钱,是因为它没有规模养殖综合效益,农户对养殖的技术、养殖的成本和市场信息这些环节都把握不准。”梁建德说,他在2011年出栏1万多头猪,利润近200多万元。2011年,天星养殖有限公司被认定为梧州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梧州根据自身农业发展特点,将亚热带名优水果、木薯、桑蚕、六堡茶、中草药、肉桂八角香料、速丰林、三黄鸡、瘦肉型猪、江河网箱名优鱼类等列为重点发展的十大优势产业,作了详尽的产业发展规划,同时对十大农业优势产业与产业化项目进行奖励。截至2011年底,梧州已拥有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农业龙头企业38家,其中3家被确定为国家级龙头企业,6家被确定为自治区级龙头企业。
 
  到2015年,梧州市每个农业特色产业将发展1~3家销售收入超亿元的龙头企业,培育3家销售收入超5亿元的龙头企业,培育国家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10家,自治区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50家,龙头企业将在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打响农业品牌,农民增收农业高效
 
  “自从我们注册了‘旺步甜笋’后,村里的甜笋名气越来越大,甜笋的价格提高,销售市场也从梧州扩大到了玉林、贵港、南宁甚至广东深圳等地,甜笋已成为我们村的支柱产业。”蝶山区龙湖镇旺步村党支书黎湛棋高兴地向记者讲述旺步村依靠品牌富农的故事。
 
  2000年,旺步村决定因地制宜发展甜笋种植业。然而,因种植技术不专业以及销路不顺畅,村里的甜笋增产却不增收。
 
  近年来,旺步村果断摒弃了原先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生产模式,成立了以党支部为核心的甜笋产业化技术开发协会,让660户会员笋农根据市场信息统一组织种植,促进了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经营。在协会的主导下,旺步村注册了两个商标,还组织村民赴南宁等地学习甜笋加工技术。2005年,旺步通过了国家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认证。2007年,旺步甜笋系列产品获得了国家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与此同时,为延长产业链,旺步村还引进梧州市谷丰登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对甜笋进行深加工。
 
  “通过‘公司+协会+农户’的模式,我们解决了种植、加工、品牌以及销售一系列问题,旺步甜笋在市场上也就越叫越响。”黎湛棋说,2011年,全村甜笋种植面积达8000亩,甜笋产量近万吨,村民种植甜笋人均收入达4500多元,还辐射带动了周边地区甜笋种植业的发展,形成了一个方圆几十公里的甜笋种植带。
 
  为了做大做强做优六堡茶这一传统特色产业,梧州以扶持龙头茶叶生产加工企业为抓手,主攻原料生产和加工,把政府营销和企业营销进行有机结合,并通过展会推介、媒体宣传等方式,千方百计打响六堡茶品牌。2011年3月,国家质检总局正式发文批准梧州六堡茶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六堡茶成为梧州第三个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的产品。
 
  “强盛的现代农业需要有强盛的品牌做支撑。”覃柱材说,梧州大力实施品牌战略,以市场为导向,以产业育品牌,以品牌拓市场,“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规模经营格局初步形成,品牌农业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截至2011年底,全市共拥有农产品商标400多个,其中2个为广西著名商标,还形成了倒水河鱼、和平粉葛、古龙八角、思委大米等在市场上响当当的区域性农产品品牌,农业产业的竞争力大大提高。
 
  “十二五”期间,梧州将全面启动农业标准化工程,实施标准生产和标准管理,提高产品产量和质量。同时,打造农业品牌,以品牌带动农业产业化发展。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圆故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