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08月31日 来源:农博网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优化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环境。在“十二五”期间,要将文化旅游产业招商引资作为重点,采取专项招商、“一事一议”的办法,确保项目顺利落地、开工建设。容人发财,谋我发展。同时,用足、用好、用活上级有关文化旅游产业的优惠政策。贯彻落实好《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内蒙古自治区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赤峰市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意见》以及《赤峰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等文件精神,扶持文化旅游产业加快发展。
 
  强化文化旅游产业的服务推介。一是要进一步加大资金和项目投入整合力度,加快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旅游服务功能。二是要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大幅提高全旗旅游接待能力,培育文化旅游服务品牌。三是在文化旅游产品开发上下功夫。重点扶持旅游商品产、供、销一体化企业。开发具有史前文化特色的玉器、骨器、石器工艺品,开发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金银制品,开发具有民俗特征的剪纸、皮影、柳编、雕刻、手工刺绣等工艺品,做好杂粮杂豆以及沙棘、杏仁等农副产品的品牌设计、包装、推销等项工作,提升旅游综合效益。四是结合新农村建设,坚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突出特色,规范经营、有序开展”的原则,积极发展“农家乐”。五是明确宣传目标和主体,瞄准市场搞好宣传。精心包装一批高质量的旅游项目,制作一批反映敖汉文化旅游特色的宣传精品,有效提高敖汉文化旅游知名度。
 
  主持人:接下来有请黑龙江省宝清县农业局党委书记刘汉涛发言:
 
  刘汉涛(黑龙江省宝清县农业局党委书记):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与会的朋友,大家下午好。
 
   今天很高兴也很荣幸参加“首届中国县域经济科学发展论坛”,倾听各位专家、学者的高见,学习了各地的县域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我来自黑龙江宝清县,宝清县地处黑龙江东部三江平原,是黑龙江省森林大县、煤炭资源大县、湿度大县、传统的产量大县,也是北大荒文化的发源地,我县连续六年被评为全国产量大县。2011年宝清县被评为国产量大县示范区,我今天汇报的题目是“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推动县域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众所周知,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宝清县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县,发展现代农业是增强县域经济实力、增加农民收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必由之路。党的十六大报告就曾指出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2006年末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发展现代农业,就是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2011年国家将发展现代农业的重任落在了黑龙江省,我们宝清县抓住机遇,勇挑重担,成功列入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国家的重视、巨大的资金投入、农民的迫切渴求更增强了我们发展现代农业的信心和干劲!我们要将宝清建设成为国家粮食稳定的大粮仓,现代农业的旗帜。宝清县将根据“调结构、兴产业、提效益、增收入”的总体要求,按照“以特色创品牌、以大户带规模、以包装树形象、以机制促营销”的思路,突出“特色、规模、品牌、效益”四个环节,积极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和订单农业,重点培育绿色农产品、林果、畜牧、劳务等农民增收重点项目,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努力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千方百计促进农民收入快速增长。在具体工作中,我认为要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走现代农业之路。一是创建“一轴六带百万亩”科技示范园区。我们依托科技示范园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快推进了以方胜现代农业高科技示范园为中轴,以依饶、宝湿、宝七、宝尖、宝青、宝密公路6条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带40个科技园区、15个国家级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为支撑的示范园区建设,科技示范园区面积可达到23万亩,辐射带动农业标准化种植面积100万亩。以示范园区为点带动全县农业向着规范化、规模化、标准化农业迈进。其中,计划投入资金1亿元,重点规划建设了宝清现代农业高科技示范园的智能化水稻催芽车间、多功能标准化大棚、日光温室、控制中心、现代农业展览区、农家庄园、绿色生态采摘园和水稻种植示范区,科技示范园建成后将成为全省领先、全国一流的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
 
  二是加快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抓好挠力河灌区、龙头桥水库等大型水资源调配重点工程,建成一批主要流域控制性水利枢纽工程,加强江河湖泊综合治理,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加快旱改水力度,扩大水稻直灌面积,实施田间配套工程,加快先进农业机械引进和现代农机新技术应用,组建农机合作社等专业服务组织,集成配套运用先进农机具,推进全程机械化作业水平。2012年完成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2010年、2011年田间工程及大棚育秧工程项目,建设高产稳产田4.79万亩,建设水稻育秧大棚2064栋,全县水稻育秧水平再上新台阶,确保全县粮食产量在100万吨基础上逐年增长,达到130万吨粮食产能,为全省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作贡献。
 
  三是推进规模化经营。力争建设50万亩水稻高科技示范园区、万亩寒地金苹果基地、千亩葡萄园、五万亩蔬菜基地、20个标准化养殖小区和10个绿色渔场、20个大型农机合作社。重点在全县扶持连片种植面积达到100公顷的种植大户、养殖大户、参社农民达到1万人的农民合作组织、小型立体式家庭循环农场,以他们为典型带动全县农业向规模化、集约化、生态化迈进,建立完善县乡村三级土地流转服务体系,推动农村土地有序流转;力争全县规模经营面积达到80万亩。
 
  四是推进现代科技手段的应用。农业科技进步是建设现代农业的决定性力量,要依托我县生态和资源优势,重点推进四个普及工程,普及良种化工程、普及高产栽培技术的应用工程、普及农业信息化工程、普及农民素质教育工程。开展适宜宝清的播期、品比、无土育秧、宽垄密植等科技试验,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及推广,我县农业技术人才缺乏,我们要及时将院校的人才、技术和科技成果引进、消化和吸收,增加我县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推动我县传统农业技术全面升级。要积极为涉农企业开展技术创新争取和投入科研经费,培育一批涉农高新技术企业和种子繁育企业,提高农产品加工的档次和水平和良种化标准。全面提升农村劳动者素质,造就建设现代农业的人才队伍,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跨越。
 16/20   首页 上一页 14 15 16 17 18 19 下一页 尾页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icy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