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培育产业集群,增强产业发展竞争力。我们紧紧围绕产业发展规划,延伸产业链,拉长上下游,紧盯符合产业发展规划的高端区域和密集区域,做大做强纺织服装、装备制造、循环造纸等支柱产业。紧盯上海、北京、西安等锅炉压力容器市场和技术资源,加强技术和市场合作。神风锅炉集团与韩国斯达锅炉,“一诺”容器与塞舌尔福星国际集团联合在太康投资3亿元建设新型燃油燃气锅炉及锅炉辅机项目,目前,锅炉制造企业达27家,4家获得“双A”级资质,13家获得B级资质,打造成为锅炉压力容器制造特色产业集群。到“十二五”末我县纺纱规模将达到150万锭,织布年生产能力达到5亿米,服装年生产能力达到5000万件,锅炉压力容器年生产能力达到2万蒸吨,高强瓦楞纸年生产能力达到100万吨。
四是坚持城乡统筹,提升城镇化水平。坚持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创新发展思路和路径,统筹城乡空间布局、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推进中心城区、中心镇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着力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科学编制县城总体规划,绘就了“三心、三轴、五组团”规划蓝图,实现了县、乡、村三级规划科学布局。积极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每年用于改善民生的支出占财政支出的70%以上,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文化、卫生事业,进一步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扎实推进失地农民养老保险、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逐步缩小城乡差别,使广大农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与城市居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共同加快现代化进程。
国家发改委农经司副司长方言分析了县域发展不平衡问题
主持人:接下来有请广西壮族自治区浦北县县长申汉烈发言。
申汉烈(广西壮族自治区浦北县县长):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教授、各位嘉宾。我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浦北县县长申汉烈。今天,能有机会在这里向各位领导、各位专家汇报工作,我感到万分荣幸,也感到十分激动。
我县位于广西的东南部,是广西北部湾中心城市钦州市管辖的一个县,全县面积2521平方公里,有16个镇,总人口9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83万人,素以香蕉、红椎菌闻名,是“中国香蕉之乡”、“中国红椎菌之乡”。我县是一个“八山一水一分田”的丘陵山区县,发展县域经济,有劣势也有优势,我们的劣势是山区,地理位置边远,交通不方便,既不近海,也不沿边,经济基础薄弱,招商引资比较困难;我们的优势也是山区,全县森林资源丰富,有林地面积253万亩,森林面积235万亩,森林覆盖率65%,生态比较好。为此,我们把发展县域经济的目光瞄准了山上,决定要靠山吃山,把山上的文章做活、做大、做强,实现富民强县新跨越的目标。
2009年,我县用一年多的时间,基本完成了林权主体改革任务,成为广西林改质量标兵县,被评为全国林改百名典型县。“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山林分到各家各户后,农民造林的积极性更加高涨,我们不失时机地把工作重点转入发展林下经济,通过苦苦探索,大胆尝试,打造百万亩林下经济产业区,实现了“山头增绿、林地增值、国家增税、企业增财、农民增收”的五增目标。去年9月份,全国林下经济现场会把我县作为现场参观点,推广我们的经验和做法。今年年初,我县又被评为“全国国土绿化突出贡献单位”。现在,回过头来看,我们的主要做法有以下几点:
一、林改带出了一片新天地。我县人均只有三分水田,而且种植单产增长空间已非常有限。相比之下,全县人均有三亩多山林地,是水田的十倍。如何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针对山林优势找增长点,寻增收路,成为林改后我们考虑的重点。林改前,山林管理粗放,树长在那里一二十年都获不到好的经济效益,又不能一下子全部把树木砍了。所以,农民增收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实现在加快发展中保护环境,在保护环境中推动发展。对此,我们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经过摸索,我们认为如果充分利用林下空地,把山当田耕,把树当菜种,大力发展林下经济,这将是山区培育县域经济发展的新优势。
我县引导分山到户后,农民充分发挥智慧和创造力,开发林地资源,林下套种草药,林下养鸡、养羊、养牛,立体利用林下空间,大力发展林下经济,促使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现在形成了七大产业基地:包括林下藤芒原料基地,林下红椎菌产业基地,林下中药材和名贵树种产业基地,林下养鸡产业基地,林下养蜂产业基地,林下养畜产业基地,农家乐森林旅游产业基地。
二、创新走出一条致富路。首先,以抓工业园区的理念打造林下经济。我们树立了全县一盘棋的思想,通盘谋划,重抓发展规划,结合各镇、村的林地面积、林地条件、群众传统种养习惯和技术基础,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在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按照工业园区“集聚化、规模化、产业化、科技化”的理念,及时编制了《浦北县“十二五”林下经济发展规划》,形成了条块结合、纵横交错的林下经济带。
三、贴心服务,争创品牌。我们通过宣传引导、示范带动,整合各方资源,实行多予不取的优惠政策,财政适当扶持,优先安排项目,并组织科技人员进村入户做好技术服务,激发了农村千家万户发展林业经济的积极性。同时,我们大力实施林下经济品牌战略,不断提升产品的质量,增强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这两年,我们荣获“全国养蜂示范县”、“中国红椎菌之乡”称号;以牧草喂养的“官垌草鱼”被国家农业部认定为地理标志农产品。“龙升”牌红椎菌被评为广西著名商标,“浦北编织工”被评为广西劳务品牌。
四、成功探索出林下经济发展多种模式
我县结合实际,因地制宜找准发展林下经济的切入点,成功探索出“林-菌、林-药、林-蜂、林-鸡、林-畜”等林下经济多种模式,其中,有三种模式在去年的全国林下经济现场会上得到推广。模式一:“林下套种养,效益翻两番快致富”模式。通过在幼林间套种见效快的穿心莲、莪术、两面针等中药材,在茂林树下养殖畜禽,实现了经济效益“翻两番”。模式二:“保护生态公益林,不砍树能致富”模式。红椎林下盛产野生红椎菌,价值比较高,我县引导农民加强管护,既保护了生态,也提高了红椎菌产量,效益比原来翻了一番。模式三:“龙头企业带动,林下藤芒编织废变宝,企业农民共致富”模式。我县林下野生藤芒资源丰富,大力鼓励和扶持编织龙头企业,采用“公司+基地+农户”方式发展藤芒编织业,大部分的藤芒编织产品出口欧美国家。同时,企业把收发点设到村中,把车间建到农户家中,把技术送到农民手中,形成了“户户搞编织,家家成车间,人人有工做,天天有收入,编出了致富路,织出了幸福村”的美好景象。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贵州“底气足” 支撑县域经济转型有底气
28日,贵州修文门站及门站至扎佐次高压管线项目建成投运,标志着2015年贵州管道天然气助推县域经济低碳转型发展开启序幕 【详细】
湖南省:特色制造壮大县域经济
今天,全省特色制造产业重点县建设工作会议在汨罗市召开。会上,江华县、临湘市和云溪区(联合申报)、邵东县向省政府副秘书长陈仲伯递交了责任书,这标志着湖南第三轮特色制造产业重点县正式扬帆起航 【详细】
[大化县]精准施策 确保县域经济社会提质发展
4月24日,大化瑶族自治县召开第一季度经济运行分析会。会议全面分析第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科学判断当前全县经济发展的机遇和挑战,部署下一阶段全县经济工作。县委书记韦朝永要求,提神提气,攻坚克难,狠抓落实,确保实现好今年各项工作目标 【详细】
县域经济与社会和谐发展专家座谈会在京召开
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县级行政管理研究分会31日在北京举办了届中调整会议暨县域经济与社会和谐发展专家座谈会。 【详细】
山东助推县域经济利用资本市场转型升级
4月16日,山东证监局与龙口市政府举行签约仪式,正式签署资本市场合作备忘录。山东证监局冯鹤年局长、龙口市政府韩世军市长出席签约仪式。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