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08月31日 来源:农博网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5、统筹城乡建设,拉开城市转型新框架。以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为目标,同步推进城镇化与城市现代化。一是以调优城镇空间布局为核心,积极探索城乡统筹发展路径。编制了城乡空间布局规划,按照“1个主城区、3个城镇组团、38个新型农村社区、48个特色保留村”的四级城镇体系,对534个行政村有步骤地实行整合撤并。全市城镇化水平达到了54.5%。二是以提升城市功能为抓手,构建区域性中心城市。坚持把城市建设作为推进转型的平台,促进发展的抓手,改善民生的载体,实现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产城融合的良性发展。依托城市规划区两河环绕、三山拱卫的自然禀赋,加快现代化标志区、滦河生态休闲区、右岸新城三大城市板块建设,全力打造“绿都水城”。三是以产城融合为重点,助推繁荣城市经济。坚持城市建设与发展高端服务业相结合,全力打造金融服务、教育培训、消费购物、体育会展、休闲养生、游客集散六大中心。
 
  6、调优产业结构,构建转型发展新体系。一是精品钢铁业装备水平提升、产业链深度延伸取得实质性成果。按照“依托钢、延伸钢、不唯钢”的思路,做好控制总量、延伸链条、减量置换、整合重组四篇文章。二是装备制造业在较高起点上快速崛起。坚持把装备制造业作为现代产业体系的主攻方向,依托原材料丰富、本地及周边市场需求旺盛的优势,先后吸引我国工程机械行业规模最大的徐州重工、柳州重工等多家行业领军企业落户。以矿山工程机械研发、整机生产为主的渤海湾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初现雏形。三是现代物流业初步形成背倚三北、南通渤海、面向国际的物流大格局。以北方钢铁物流产业聚集区为平台,中铁联合物流公司北方内陆无水港项目已投入运营。浙江物产集团投资30亿元的北方总部大楼和电子商务平台、北方钢铁供应链物流基地项目已开工建设,物流业成为了市域经济新的增长点。四是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蓬勃发展。坚持培育优势、自主发展的原则,努力形成各类产业竞相发展格局。两年来,累计实施了42个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呈现出了地毯、焦化、生物制药、玻璃加工、食品加工、新能源、新材料等多种行业齐头并进的良好态势,迁安已成为华北地区重要的煤化工基地和冀东地区重要的玻璃生产加工基地。
 
  全面打造“品质靓城、产业新城、生态绿城、创新智城”是我市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通过努力力争实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9%以上,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5%以上,跻身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前20位,把迁安建设成为经济发达、幸福宜居、功能完善、辐射周边的区域性中心城市。
 
  主持人:谢谢迁安的发言,下面有请吉林省农安县委书记李忠斌发言。
 
 
 李忠斌:(吉林省农安县委书记)尊敬的各位领导:
 
  大家好!今天能够参加“首届中国县域经济科学发展论坛”,聆听各位领导、专家、学者关于县域经济发展的思想理念,和大家共同交流,十分难得,深感荣幸。下面,我简要介绍一下农安的自然情况和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提起农安,大家可能不一定知道。但农安在历史上非常有名,史称黄龙府,是东北历史上著名的“夫余古都,渤海辽金三朝重镇”,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建城史。全县幅员5400平方公里,耕地562.5万亩,是吉林省耕地面积最大的县份;辖22个乡镇,两个省级开发区,377个村,人口120万。农安是全国著名产粮大县、产肉大县,除农牧资源外,陶土、天然气、二氧化碳气体、天然矿泉水等地下矿产极为丰富,油母页岩工业储量380亿吨,占全国较大份额。区位优势明显,与长春市融为一体。
 
  农安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标兵,全国首个县级优质肉食品生产基地,国家绿色能源示范县,全国创先争优活动先进县党委。2010年和2011年,连续两年在吉林省县域综合发展评比中排名前列。自2009年以来,全口径财政收入以每年5亿元的梯度递增,2011年完成全口径财政收入20.1亿元,地方级财政收入10.3亿元。
 
  一是充分认识农业大县在保障国家粮食生产安全方面的政治责任,大力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农业是农安的立县之根,这些年,我们始终保持自身资源和产业优势所决定的经济业态的主体性,坚持以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业产业化发展为两翼,全力加快现代农牧大县建设步伐。在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上,重点实施了节水灌溉等一大批农田水利工程,科技投入力度逐年加大,农业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0%,在吉林省处于领先水平,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有力地促进了粮食稳产增产,粮食总产量稳定在60亿斤以上的阶段性水平,2011年,全县粮食生产总量突破了80亿斤;在农业产业化发展上,引进建设了河南众品、青岛康大、吉林华正等一批大型农牧龙头企业,形成了粮、猪、鸡、鹅、兔多条农牧产业龙,大力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并努力向终端食品和生物保健方向延伸。农牧经济的大发展,为工业强县战略的发展构筑了“第一车间”。目前,全县投资千万元以上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145户,3年内,年实现产值将达到300亿元。
 
  二是主攻大项目建设,牢牢抓住县域突破的核心引擎。
 
  农安作为农业大县,曾经背着沉重包袱,县域经济发展一度困在“三大三小”、“两低两弱”格局之中(即:农业大、工业小,农村大、城镇小,农业人口规模大、城镇人口规模小,农民收入水平低、自我发展能力弱,财政实力低、支撑能力弱)。一个农业大县,不抓项目建设不行,没有一个个重大工业项目支撑,就不能带来县域经济的真正突破。近年来,我们不断解放思想,坚持“走出去”战略,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地对外开放,围绕工业,突出工业,突破工业,狠抓重大项目建设,不符合环保标准的项目坚决不上。引进建设了新大石油、华润啤酒、华能热电等一批重大项目,项目的投资强度、发展质量、综合效益不断实现新的提高,产业结构不断优化,2010年二产首次超过一产,形成了食品加工、石油化工、新型能源、新型建材、机械加工五大支柱产业集群。2011年,石油化工、食品加工两大支柱产业实现产值103.9亿元、税金7.5亿元,占全口径财政收入的34.8%。工业化进程日益加快,支柱型战略项目支撑能力明显增强,促进了县域突破和发展转型。
 12/20   首页 上一页 10 11 12 13 14 15 下一页 尾页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icy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