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08月31日 来源:农博网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主持人:谢谢王永林精彩发言,接下来有请河北省藁城市委常委卢君彩发言,有请。
 
  卢润彩(河北省藁城市委常委):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同志们、朋友们,十分荣幸能够参加由经济日报社主办的首届中国县域经济科学发展论坛,近距离聆听各位领导和专家对当前县域经济发展形势的科学分析和判断,并与兄弟县市交流加快县域经济科学发展的经验做法。
 
  藁城隶属于河北省石家庄市,总面积836平方公里,人口79.8万,先后被确定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首批生物产业基地、国家绿色能源示范县,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国文化先进县、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等荣誉称号。2011年,藁城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90亿元,财政收入达到88.3亿元。下面,我将藁城市“从弯道超车”到“局部突破”发展经济的做法向大家汇报如下。
 
  一是以科学发展为追求,把握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动权。只有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具体化、地方化,才能展示其强大的生命力。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在准确把握市情的基础上,置身省会、全省乃至全国发展大局进行思考,确定了“一三三三三”的县域经济发展总体思路,即:以“省会当排头、全国进百强”为目标,强化机遇意识、攻坚意识、争先意识“三种意识”,坚定省会先进制造业中心、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省会新兴休闲度假区“三个定位”,开展重点项目攻坚、城市水平提质、民生工程推进“三项活动”,强化社会稳定、发展环境、干部队伍“三大保证”,加快建设民富市强、社会和谐稳定新藁城。在这一思路指引下,我们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适时调整推动工作的力度、方法和节奏。2008年针对前期宏观调控从紧的形势,提出了“紧中求松、控中求活、好中求快”的主基调;2009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影响,确定了“化危为机、弯道超车”的阶段性目标,到2011年经济总量比2007年翻了一番,财政收入翻了三番。今年,我们坚持“稳中求进、稳中求快、稳中求好”的工作方针,提出了在大势下行中实现“局部突破”的目标,上半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15亿元、财政收入51亿元,经济总量、增速和效益指标都位居河北省县域经济发展“第一梯队”的前列。
 
  二是以重大项目为支撑,激活县域经济发展的动力源。在县域经济发展中,我们始终把招引建设重大的产业支撑项目作为最根本的任务,连续开展“重点项目攻坚年”活动,近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59.5亿元,先后建设了华药工业园、石药工业园、河冶科技、青岛啤酒等超亿元项目45个,成功招引了新加坡丰益、日本住友、可口可乐等10家世界500强和中钢科、中粮、中农等8家大型央企来藁投资,全市初步形成了生物医药、循环化工、装备制造、轻工食品、战略新兴产业等五大主导产业。
 
  三是以园区建设为载体,选准县域经济发展的突破口。在实践中,我们始终把园区经济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在全市836平方公里之内,先后规划建设了26.3平方公里的藁城经济开发区、20平方公里的循环经济化工示范基地、17.3平方公里的藁城新区三个省级工业聚集区,逐步完善了近80平方公里的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启动实施了40平方公里的生态休闲度假区。这“五大园区”的布局建设,不仅形成了功能完善、产业互补、聚集度强、投资回报率高的县域经济发展新格局,更使藁城在国家调控政策的变化中,有了“争”的资本和“选”的空间。截至目前,我们建设的“五大园区”,聚集了全市90%以上的规模企业,贡献了全市85%的GDP和95%的财政收入;特别是藁城经济开发区。
 
  四是以转型升级为路径,打造县域经济发展的新优势。近年来,我们坚持一产抓特色、二产抓提升、三产抓拓展,不失时机地推进三次产业的转型升级,不断探索农业大县向经济强县转变的有效路径。一是加快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科学转型。始终不忽视、不放松、不削弱农业基础地位,以“远学寿光、近学贯庄”引领农业结构调整,先后多年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称号,被确定为河北省蔬菜产业发展示范县,建设了8个万亩蔬菜示范基地,发展了20万亩的精品果园,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始终保持全省乃至全国前列。二是加快推进传统工业向新型工业科学转型。通过深入开展“企业对标”、“院企合作”行动计划,积极推进生物医药、循环化工、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由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转变。目前,石药恩必谱公司的丁苯酞软胶囊是心脑血管领域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一类新药,四方通讯光纤连接器年产量名列前茅,河冶科技高速合金钢年产量位居行业前列。三是加快推进传统服务业向新兴服务业科学转型。充分发挥藁城独特的生态农业优势、特色文化优势,以总投资65亿元的国御温泉度假小镇、现代农业观光园等一批旅游休闲项目为支撑,以独具藁城特色的宫灯制作、耿村故事等国家和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依托,以青岛啤酒、华药工业园等工业旅游为补充,努力构建以文化、休闲度假为特色的新兴服务业。
 
  五是以优质环境为保障,抓住县域经济发展的命门穴。藁城作为一个平原县市,没有独特的资源优势,但我们坚持用心培育适宜投资的发展环境。一方面,我们着力打造宜居宜业的“硬环境”。五年累计投资43.2亿元,深入开展城市建设和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荣获了河北省园林城市、人居环境奖。坚持生态环境保护“四个决不”的工作理念,大力推进结构减排、工程减排、管理减排“三个减排”,严把环境保护、投资强度、税收贡献、科技含量、劳动力安置“五个门槛”,我市改善环境的做法得到环保部周生贤部长的充分肯定。另一方面,我们着力打造风清气正的“软环境”。围绕打造“投资到藁城、事事都能成”的环境品牌,把服务作为一种自觉,在河北省各县(市)率先筹建了行政服务中心,建立完善了优化发展环境“十项制度”和“十不准”,动态地优化服务环境,藁城荣获“浙商投资(中国)最佳城市”称号,今年,中央电视台《新闻直播间》专题报道了开发区服务环境建设。
 10/20   首页 上一页 8 9 10 11 12 13 下一页 尾页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icy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