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08月31日 来源:农博网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我想,随着国家的高度重视,社会对农业院校的关注、重视和正确认识,我们的学生生源会越来越好,我们老师会得到各方面的支持和资助,从而会培养出更高质量的学生,研发出更多更好的科研结果,把社会服务做的越来越好,为推动我国现代农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我就说这些,谢谢各位!
 
  主持人:接下来有请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马晓河先生作精彩演讲。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马晓河提出了用新理念
 
    应对高成本时代的农业发展的具体思路
 
  马晓河(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很荣幸参加由经济日报社主持的首届县域经济科学发展论坛,我今天给大家汇报的题目是:用新理念应对高成本时代的农业发展。
 
  第一点我认为当前中国两种成本推动了农业进入到高成本时代,这两种成本是什么?第一是农业生产成本,第二农业机会成本。两种成本把农业推向了高投入、高成本时代。
 
  首先从生产成本分析,我们一般经济学叫直接成本,过去从1998年以来,中国的六类农产品的生产成本增加都快收益,叫收益增加,成本上升普遍快于农业收益增加,所以导致农业的收益率是下降的。特别是粮食的收益率,粮食的收益率是在六类产品中下降最快。第二个,在农产品生产成本上升中,种子、化肥、机械作业、土地、租金、劳动成本是推动农业生产成本上升的主要推动力量。成本上升里面,刚才我说的上述几类产品占了百分之八十几,到了2010年已经上升到百分之九十几,农本上升的最直接动力是来自刚才那几项。在这几项里面什么最快?土地租金,劳动工资是最快的,这是我讲的第二个理念。第三个理念通过分析,近几年农业综合生产资料补贴赶不上生产成本上升的速度。我们尽管说有农业综合资金补贴,但是补贴的速度增量是赶不上每亩地的生产成本上升速度,这是我讲的第三点。
 
  第二是机会成本,从机会成本分析,现在农民从事非农业劳动的收入大幅上升,农民从事非农业收入上升速度远远高于农业收入,导致农民对农业采取厌农、弃农倾向。比方说,我前两天去常熟市,常熟市的农民工一天体力活挣100块钱,技术工是150到200块钱,再到中西部地区的农民工干非农产业一天体力活70块钱。比如我们老家陕西的一个苹果区,一个五六十岁的女同志每天给苹果套袋可以挣60块钱。现在农业收益是什么收益?一亩粮食纯收入是400块钱,考虑到农业劳动力不算,一亩地250块钱,就是纯收益250块,叫纯收入400。什么概念?我到外面打工一星期就可以赚到一亩地的钱,我干吗要搞农业。所以就是机会成本和直接生产成本两种成本推动农业进入高成本时代。这是我讲的第一个观点,农业进入高成本时代。高成本时代怎么办?出路是什么?我觉得有三条出路要考虑。
 
  第一条提价增加补贴,中国农牧业最终要走向一条东亚型的农业发展道路,东亚型发展道路是什么?叫高农本、高农价、高补贴,农本对应的是高农价、高补贴。过去12年的经验表明中国的农业收入80%靠提价,所以你不想提价,又不想补贴,想让中国农业发展起来不可能。大家看看韩国、日本,我们的台湾都一样,东亚国家资源短缺型国家的农业最后叫高农本、高农价、高补贴。
 
  第二条道路是利用世界农业资源,前两天我写的一个报告,我提出来在进入21世纪,中国平均每年利用实际农业资源,叫净进口农业资源,折合成土地这两年有所上升。
 
  第三个从国内讲,发展高端农业,中国一定要坚持走发展高附加值道路,要走什么道路?要走农业高端化,分层化,绿色化之路。中国今后只有通过发展优质高价农产品,从高投入、高成本中获得高收入,没有办法,除了上面两条道路之外,就通过高投入,高成本中获得高收入。为什么高端化?因为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的增长,中国已经成长出中高收入者,他们对销售结构正在从生存型向发展型、享受型转化,这种转化过程中,他们对农产品的追求已经从过去的低端转向了安全、健康、营养、可靠,这样就为我们农业标准中高端收入人群,发展高端产品具备了巨大的市场空间。所以,我大声疾呼农业应该发展高端化,今后的农业应该走分层化的农业,叫高端化的分层化,有一部分为低端人群生产,有一部分为中高端生产。
 
   北京是目前市场上卖得最火的猪肉,不是4个月涨得最快的猪肉,是吉林省山野黑猪,在北京市场上高端占领市场了,我到赣江去过好几次考察,小里脊一斤220块钱,排骨120块钱,五华肉120块钱一公斤,而且供不应求,从来没有说卖不出去,什么原因?我建议是实施农业高端化、分层化、绿色化发展,必须创新制度和政策环境,没有良好的制度和政策环境,高端农业发展不起来。
 
  比如第一,政府要提供支持,政府能不能在增加投入,在高端农业方面增加一些,比如说能不能建立高端农业发展专项基金,专门引导各个县发展。第二应该拿出来一部分钱和人力,促进农业加快科技创新,高端农业的对等是科技创新,没有科技创新你发展高端农业部可能。所以第一科研、第二推广、第三培育农民,三个环节缺一不可。技能上不去,有好的成果用不了。第三点一定要培育中介技术服务组织,要通过中介技术服务组织来促进高端农业的发展。我觉得永业集团是一个很好的模式,永业开始搞叶面肥,后来在全国建立了3万个服务站,服务站里面又把科技服务叫做科技咨询和服务挂起来,你先买我的叶面肥,后来建科技服务站咨询服务,最后再卖我的叶面肥,这就增加了信誉度,连接了农民和中介组织的关系,我认为这还不够。像永业集团下一步以服务站为平台,不但要卖叶面肥,将来种子,生产资料应该综合起来,我去了好几个地方,现在好多是大趋势,我建服务站,提供科技服务,信誉提高了,你买我的东西,我的东西可靠,种子,粮种、农药卖给你,我再给你提供服务。
 
  最后一个要重视农产品的深度加工。根据国际经验,农业增加值加工部分占70%,农业原始产品只占30%,所以各个县一定要重视农产品加工,叫精加工,深加工。去年我有一个朋友给我送了一盒冬枣,我看了以后就深思一个问题,一盒冬枣30颗,标价198块钱,如果散装,30颗枣绝对卖不了198块钱,平均6块6毛钱一个,为什么?它经过包装了,经过加工了,那枣当然很好吃,我一去说值,6块6毛钱值。我的意思是农产品加工是需要高度关注的。总之县域经济今后发展叫稳定,稳民靠农业。但是县域经济要发展除了农业以外,我觉得还要聚三气。县域经济发展一定要聚三气。
 5/20   首页 上一页 3 4 5 6 7 8 下一页 尾页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icy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