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里区:改革开放当先行 科学发展迈大步
湖里是厦门经济特区的发祥地和“试验田”。多年来,湖里区秉承和弘扬先行先试、敢闯敢冒的特区精神,认真践行科学发展观,较好地发挥了改革开放、科学发展的“窗口”和“排头兵”作用,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取得辉煌成就。2008年,全区生产总值突破400亿元、占全市总量1/4,主要经济指标多年平均增长35%以上,被评为中国科学发展百强第32位。湖里区的科学发展凸显3个特征:
一是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升。近3年,湖里引进外资7.6亿美元、内资197.8亿元。辖区聚集三资企业近3000家,投资总额约60亿美元,世界500强企业有23家共34个项目投资落户湖里。湖里区在促进海峡两岸交流合作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二是城乡结构发生根本变化。湖里大力实施城市化带动战略,完成了镇改街、村改居工作,旧村改造、大型居住区建设和江头片区改建成效显著,已基本实现城乡一体化,日益成为厦门市的重要中心城区。
三是人民生活明显改善。2008年,湖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6143元,按可比口径是建区时的16倍。湖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先后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首批社区建设示范区、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等十几项全国荣誉称号。
湖里区科学发展的实践和经验有4点重要启示:
1.坚持解放思想,锲而不舍地推动改革创新。改革开放以来,湖里区按照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总要求,勇于冲破计划经济时代的旧思维、旧框框,在引进外资、打破所有制结构、发展多元化市场主体、建立和完善市场竞争机制等方面敢想敢为,先行试水,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不断开新路、上层次、攀新高。当前,湖里人正紧住国家支持海西建设的战略机遇,进一步以解放思想为先导,锲而不舍地推动改革创新,加快构建海西重要中心城区、两岸交流合作重要平台,走上更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发展之路。
2.坚持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转变发展方式是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必须推动形成高级生产要素的生成、集聚和集群效应,提升经济结构和产业体系的现代化程度。特别是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要抓住科学发展模式之“机”,坚决把“保增长”与“调结构”结合起来,坚定不移地淘汰落后产能,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二三产业在更高层次上的协调发展,为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3.坚持统筹兼顾,促进和谐稳定。统筹兼顾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制胜方略。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大力发展社会事业,深化文明创建;在扩大对外开放的同时,要大力搞活内需市场,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依托而不依赖国际市场,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在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城乡协调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让广大群众共享科学发展的成果。
4.坚持加强党的建设,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围绕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战略任务的实施,加强领导班子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转变领导方式和工作方式;把握政府调控与市场机制的关系,不断给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华亭县:在西部大开发中加快科学发展
华亭地处陕甘宁三省(区)交汇处,是中国西部享有盛名的煤城瓷镇。近年来,华亭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率先实现工业化、率先实现总体小康和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跻身全省前列为目标,加快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着力破解城乡“二元”结构,逐步走出一条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城乡交融互动发展的新路子,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长足进步,连续3年入围“中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
一是推进规划一体化。华亭紧紧围绕建设“生态文化山城、绿色能源之都”的目标定位,从城乡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劳动力转移、社会保障等多个领域,高起点、高标准编制城乡一体化发展总体规划,切实用科学的规划指导城乡统筹发展。
二是推进产业集约化。华亭坚持实施工业立县思路,以工业化思维谋划农业,以农业产业化发展促进二三产业升级,以现代服务业发展推动三次产业融合;建成了中水集团华亭煤矸石电厂和60万吨煤制甲醇项目,煤电化运一体化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大力发展核桃、中药材、肉牛三大支柱产业,扶持发展集观光农业、休闲旅游、餐饮娱乐为一体的现代服务业,形成了城乡之间各具特色、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产业结构体系。
三是推进农村城镇化。华亭促进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均衡配置,基本实现了乡乡通油路、村村通水泥硬化路、社社通等级公路和农村自来水化目标;稳步实施边远村社移民搬迁工程,促进农民向城镇集中,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
四是推进服务均等化。华亭不断加大农村公共产品投入力度,积极调整学校结构布局,鼓励优秀教师下乡支教,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门诊费用统筹试点工作,加快建立县、乡、村、社区“四位一体”、多级联动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加快文化体育惠民工程建设,实现了农家书屋、广播电视全覆盖。
五是推进农民市民化。华亭从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就业、就医、养老等方面入手,全面深化农村各项制度改革,建立了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大力实施全民创业工程,扶持农民工外出创业、返乡就业,提高农村劳动力就业能力;全面推行城乡社会养老保险统筹和农村养老保险试点,逐步提高城乡最低生活保障补助标准,鼓励农民进城镇、进社区,让广大农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灵武市:聚集后发优势 奋力追赶跨越
灵武地处宁夏引黄灌区的重要地带,1997年被自治区纳入宁夏经济核心区范围,2008年荣膺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和全国最具区域带动力中小城市百强。近年来,灵武积极融入“建设大银川”的战略框架,确立了“力争到2012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89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500元,勇当全区县域经济发展排头兵,进入全国县域经济综合实力100强”的奋斗目标。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贵州“底气足” 支撑县域经济转型有底气
28日,贵州修文门站及门站至扎佐次高压管线项目建成投运,标志着2015年贵州管道天然气助推县域经济低碳转型发展开启序幕 【详细】
湖南省:特色制造壮大县域经济
今天,全省特色制造产业重点县建设工作会议在汨罗市召开。会上,江华县、临湘市和云溪区(联合申报)、邵东县向省政府副秘书长陈仲伯递交了责任书,这标志着湖南第三轮特色制造产业重点县正式扬帆起航 【详细】
[大化县]精准施策 确保县域经济社会提质发展
4月24日,大化瑶族自治县召开第一季度经济运行分析会。会议全面分析第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科学判断当前全县经济发展的机遇和挑战,部署下一阶段全县经济工作。县委书记韦朝永要求,提神提气,攻坚克难,狠抓落实,确保实现好今年各项工作目标 【详细】
县域经济与社会和谐发展专家座谈会在京召开
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县级行政管理研究分会31日在北京举办了届中调整会议暨县域经济与社会和谐发展专家座谈会。 【详细】
山东助推县域经济利用资本市场转型升级
4月16日,山东证监局与龙口市政府举行签约仪式,正式签署资本市场合作备忘录。山东证监局冯鹤年局长、龙口市政府韩世军市长出席签约仪式。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