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重点抓好园区建设。在扎实推进崇启大桥建设的同时,启东按照“竞争力强、集约度高、配套性好”的要求,加快推进工业园区建设;在开发上坚持“整合、优化、扩容”三同步,在布局上实现“集聚、集群、集约”三提高,在功能上推进“商务、政务、服务”三配套,园区各项配套设施日益完善,承载功能进一步增强。
三是强势推进产业发展。启东注重发挥沿海资源优势,科学确定沿海的产业定位和发展方向,促进各类要素资源加快向沿江沿海集中,着力引进一批高科技、高附加值、低能耗、低污染的“两高两低”项目。
四是切实加强环境保护。启东高度重视沿海生态环境的保护和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切实加强对沿海地区新上项目的监督管理,严禁无序开发、恶性竞争、浪费岸线,严禁接受污染转移。目前,启东市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100%,环境质量综合指数达85.5。
《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明确了江苏沿海地区开发建设的战略定位,即打造我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沿海新型工业基地、重要的土地后备资源开发区,以及生态环境优美、人民生活富足的宜居区,成为我国东部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启东有信心紧紧抓住江苏沿海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历史机遇,进一步深入实施江海联动开发,不断优化生产力布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新津县:融入都市 跨越发展 领跑争先
新津地处四川盆地西部、成都南部,县城距成都市区28公里,位于成都经济圈的第三圈层。2008年,新津位居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第58位、西部百强县第53位,连续4年被省委、省政府评为平原类区先进县。2008年,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90亿元,同比增长17.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863元,同比增长23.5%;农民人均纯收入6404元,增长16%。
一、坚持以科学规划为先导
该县按照“成南门户、水城新津”的城市定位,邀请中科院、荷兰MVRDV和美国MCM设计公司、英国扎哈哈迪德建筑师事务所、日本隈研吾建筑都市设计事务所等国内外知名规划机构编制完成了“水城新津”规划,并优化完善了新市镇规划和农村新型社区布点规划,确定了城乡全域发展新格局。
二、坚持以城乡统筹为主线
新津加快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进程。实施干道改建工程:全县有3条快速通道直通成都,城市轻轨、成新蒲快速通道、新川藏路和成都市六环路等交通项目也将陆续启动;县城到各乡镇四车道、场镇到各村(社区)两车道的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实施县城风貌改造和光彩工程,加强区域中心镇建设:新津为16个农民集中居住区全面配套建设了“四室、三站、两店、一中心、一广场”等公用设施。实施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工程:全县完成了所有乡镇公立卫生院和村卫生站规范化建设。新津探索实践“村企结对,车间进社区、加工进农户”活动,让农民工作在现代工业园区、生活在生态社区或在家门口实现转移就业;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向农村延伸,城乡低保对象实现应保尽保。
三、坚持以产业发展为支撑
新津大力推进工业集中、集群、集约发展,重点发展以新能源、新材料为主的化工产业,积极发展机械、食品等特色优势产业。2008年,省级工业园——新津工业园区完成销售收入首次突破100亿元。两年来,新津引进投资上亿元的项目39个、上10亿元的项目9个;已有世界500强企业2家、国内500强企业7家、全国行业排名第一的企业8家、西部行业排名第一的企业7家落户境内。新津依托自然、人文优势资源,引进投资48亿元的“亚特兰蒂斯黄金时代”欢乐水世界、投资10亿元的牧马天堂等一批重大旅游项目;同时,抓住成都铁路枢纽货运中心落户新津的机遇,全面启动了新津物流园区建设。2008年,新津财政对“三农”的投入达2.61亿元,全县已有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9家,农产品转化率达80%以上。
四、坚持以创新体制机制为动力
创新园区管理模式:2007年初,新津将发改、规划等18个部门的23个审批事项,采用授权审批、派员入住等形式交由园区管委会,办事效率明显提高。创新功能片区发展模式:新津打破行政区划限制,根据自然禀赋、产业支撑等,将县域分成“一核三片”功能区,各功能区在行政管理体制上实行统筹管理,区内乡镇领导可交叉任职。创新区域开发模式:新津引进区域开发商对城市片区进行整体开发。创新合作发展模式:新津在四川省率先开展跨区域合作,与毗邻的眉山市、彭山县共同开发建设新彭工业园,促进两地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
扬中市:科学发展持续加快 综合实力日益增强
近年来,镇江扬中市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创新思路,科学定位,走出了一条适应形势、切合实际的发展之路,2009年跻身“中国十佳‘两型中小城市’”、“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百强”行列。扬中的科学发展主要体现在:
第一,确立一个目标定位。近年来,扬中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均量指标保持全省前列,2006年在全省率先实现了全面小康。2007年,扬中提出“双提升”发展战略,好中求快谋发展,加快提升经济总量,力争到“十一五”末,主要经济指标在2007年的基础上翻一番;克难奋进搞建设,大力提升城市形象,努力把扬中打造成亲水临江的宜居之城、清新秀美的生态之城和沟通南北的枢纽之城。
第二,发展三大主导产业。即工程电器、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工程电器产业是扬中的传统产业,占国内市场份额的20%左右。近几年,扬中积极推进工程电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发展,产品正逐步向轨道电器、船用电器、电力环保设备等领域拓展。目前,扬中工程电器企业已有两个中国驰名商标(“中电”、“华鹏”)、两个中国名牌产品(中电公司的“中电”干式变压器、大全公司的“凯帆”中压开关柜)。新能源产业主要分为光伏、风电设备制造、核电部件制造三大分支。在光伏产业方面,以大全多晶硅、辉煌硅能源、兆伏新能源等企业为代表,已经形成从硅料提纯——铸锭拉棒——切片——封装——组件——应用等完整的产业链。在风电设备制造方面,银佳集团投资14.24亿元,引进德国先进技术,新上风电设备制造项目,年制造2兆瓦风力发电机组1000台,销售可达100个亿元。在核电部件制造方面,大全集团、南自通华等企业正在实施为核电配套的变压器、控制系统等项目。在江苏省新能源产业调整振兴规划中,扬中大全多晶硅、辉煌硅能源、文德新能源、兆伏新能源都被列为重点扶持项目。在装备制造业方面,引进了新韩通重工、苏洋船业、龙源港机、威和船舶设备等一批企业。其中,总投资25亿元的新韩通船舶重工成为装备制造业的“龙头”。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贵州“底气足” 支撑县域经济转型有底气
28日,贵州修文门站及门站至扎佐次高压管线项目建成投运,标志着2015年贵州管道天然气助推县域经济低碳转型发展开启序幕 【详细】
湖南省:特色制造壮大县域经济
今天,全省特色制造产业重点县建设工作会议在汨罗市召开。会上,江华县、临湘市和云溪区(联合申报)、邵东县向省政府副秘书长陈仲伯递交了责任书,这标志着湖南第三轮特色制造产业重点县正式扬帆起航 【详细】
[大化县]精准施策 确保县域经济社会提质发展
4月24日,大化瑶族自治县召开第一季度经济运行分析会。会议全面分析第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科学判断当前全县经济发展的机遇和挑战,部署下一阶段全县经济工作。县委书记韦朝永要求,提神提气,攻坚克难,狠抓落实,确保实现好今年各项工作目标 【详细】
县域经济与社会和谐发展专家座谈会在京召开
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县级行政管理研究分会31日在北京举办了届中调整会议暨县域经济与社会和谐发展专家座谈会。 【详细】
山东助推县域经济利用资本市场转型升级
4月16日,山东证监局与龙口市政府举行签约仪式,正式签署资本市场合作备忘录。山东证监局冯鹤年局长、龙口市政府韩世军市长出席签约仪式。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