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2月20日 来源:人民网  作者:中共深圳市龙岗区委宣传部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深圳国际低碳城新貌

  深圳国际低碳城新貌

  坪地街道位于深圳市边界区域,与东莞、惠州两市接壤,常住人口不足10万。就是这样一个不起眼的小城镇,却在2009年就引起国内外专家的关注,并在2012年5月成为中欧城镇化合作的旗舰项目,肩负起打造国家低碳发展试验区的使命。近年来,坪地街道致力于打造深圳国际低碳城,开启了“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的探索。

  一、背景情况

  目前,全球各地的城市容纳了世界总人口的一半以上,所排放的温室气体占到总量的75%。城市对资源的需求和碳覆盖领域的扩张都远远超出其所能承载的界限,严重影响了它的继续发展及其在当地和全球环境、经济中的作用。然而,尽管高密度的城市环境和高频率的各色活动使城市对资源有巨大的需求,它们仍承担着发展低碳经济的重任。人口的密集,居民的聚居,各种商业和产业活动,使之比低密度地区更能有效地控制人均资源占有量以及能耗。因此,在政策制定、落实方面,有着强大区域性权力的大城市,其政治和制度的架构使之在发展低碳经济方面有着更大的优势,这也是发展低碳城市的意义所在。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时指出“城镇化蕴含着最大的内需潜力,是现代化建设的载体”。中国的城镇化是大势所趋,在应对能源和环境问题上,中国不可能人为地减缓城镇化进程,但是,可以把城镇化进程作为节能减排的机会。在不同经济增长方式和能源环境政策下,能源消费显然会具有不同的特征。通过制定和执行积极的能源政策,可以使城镇化进程中的能源效率提高,能源结构更为清洁,城镇产业结构更为科学合理。新型城镇的大量涌现,为大力推广低碳城市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契机。

  去年以来,中国各地纷纷积极探索新型城镇化道路,“低碳”被广泛提及。据不完全统计,当前中国提出以生态城市和低碳城市为发展目标的地级城市已达259个,占相关城市数量90%以上。中新天津生态城、苏州西部生态城、唐山曹妃甸国际生态城便是其中的代表城市,为打造低碳城市做了有益探索,也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我国要以全球7%的耕地、7%的淡水、4%的石油来推动全球21%人口的城市化,低碳生态城(镇)是我国城镇化的必然选择。”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说。仇保兴还表示,中国的城市化不能走英美的高消费发展模式的老路子,应对气候变化,城市毫无疑问是主战场,而建设低碳生态城就是主要手段。

  二、高起点定位与高标准规划

  坪地街道2012年地区生产总值54亿元,五金加工、电子制造和家俱制造业为该街道三大主要产业,产业低端、布局散乱、能源消耗大,属于深圳的后发展地区。但该街道区位优势明显,位于深圳的东北门户地区、深莞惠三市交界中心区;生态优良,区域内山林、园林和水域分布丰富;土地储备优势,土地大都成片分布且整备成本相对较低。综合来讲,该区域具有“三高一低“的特点,即区位比较优势高、生态环境质量高、碳排放强度高、经济发展水平低。因此,2009年以来该街道就提出进行区域合作的规划设想,此后不断引起国家部委、省、市领导和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关注,从坪清新示范区到中荷生态知识城、中欧低碳城,最终在2011年底被国家发改委定为国际低碳城。2012年5月3日,深圳市许勤市长在比利时布鲁塞尔举行的中欧城镇化伙伴关系高层会议上,提出与欧盟合作规划建设深圳国际低碳城,打造中欧可持续城镇化合作旗舰项目。经过争取,国际低碳城也成为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节能减排财政综合奖励项目。

  深圳市决心充分引入国际低碳技术,将坪地街道打造成为绿色低碳发展的典范,对国家新型城镇化乃至中欧城镇化合作进行一次重要探索,努力把低碳城建设成为承载“生态中国梦”的试验田、体现深圳质量的新标杆。为此,该片区迅速启动了高起点、高标准规划。着眼长远、立足高端,以“中国第一、世界一流”为目标,开展国际低碳城空间规划、产业规划和营城计划,努力将低碳城建设成为国家低碳发展试验区,打造深圳城市发展的样板和典范。

  规划范围以龙岗区坪地街道53平方公里(可建设面积约为25平方公里)区域为第一期规划面积,启动区为1平方公里 ,拓展区为5平方公里,致力于将该街道打造成为气候友好城市的先行区、低碳产业发展的集聚区、低碳生活模式引领区、国际低碳合作示范区。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产城融合,低碳发展”、“整体规划,分步实施”、“高端聚集,国际合作”、“以人为本,宜居宜业”的开发原则,重点发展绿色复合能源产业、资源循环利用产业、生命健康产业、环保新材料产业、高端低碳装备制造业、绿色创意设计产业、新兴低碳服务业、绿色都市农业、生态文化旅游产业、智慧低碳信息产业等新兴低碳产业。规划在该区域打造低碳智慧城市系统,充分利用物联网、互联网、云计算、智能分析等现代信息通信手段,对城市活动进行智慧感知、分析集成和应对,构建高效的城市运营管理环境,建立由新技术支持的涵盖市民、企业和政府的新城市生态系统,加强智慧城市基础建设,构建多领域“智慧碳云”体系,打造“智慧交通”管理系统,建设“智慧民生”服务平台。到2015年,启动区建设取得阶段性进展,城市基础设施项目相继建成,重点产业稳步推进,体制机制基本确立,低碳生活方式初步形成,低碳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显著增强,低碳发展的质量效益明显提高。

  三、高水平开展核心启动区建设

  2012年8月21日,低碳城核心区项目在龙岗区坪地街道高桥工业园正式启动,标志着国际低碳城开发建设进入全面提速、全面推进的实质性实施阶段。国际低碳城启动区首批项目涉及低碳产业、低碳社区改造、绿色建筑、生态和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为了办好首届国际低碳城论坛,坪地街道低碳城启动区建设开展了国际低碳城会展中心、园区再生示范项目、客家围屋低碳社区改造、丁山河改造及景观提升、低碳城启动区市政工程等项目建设。

  (一)国际低碳城会展中心。国际低碳城会展中心建筑群由低碳技术展示交易馆、低碳国际会议馆、低碳城展示馆组成,集展示、研究、中试、营销于一体,是包含十大技术系统、97项低碳技术的低碳绿色集成示范项目,有效实现节地、节能、节水、节材四大目标。建设完成后,将实现60%减排效率,年减排二氧化碳7320吨,达到碳减排国际先进水平。

  (二)园区再生示范项目。启动了区内的现有厂房进行整体再生绿色低碳改造,即“园区再生”计划。通过绿色建筑改造,引入餐饮、文娱、旅游、创意工坊、SOHO办公等产业功能,打造成为具有文化魅力的创意社区,成为低碳城的亮点,可实现55%的减排效率,年减排二氧化碳约4.14万吨,可达到碳减排国际先进水平。

  (三)客家围屋低碳社区改造。客家围屋低碳社区改造工程充分利用现有客家围屋的珍贵历史文化资源,挖掘其文化价值,改变传统大拆大建的旧有城市发展模式,将片区内村落发展成为高品质生活服务功能区,在提升改善原住民生活环境品质的同时,引入餐饮、文娱、旅游、创意工坊、SOHO办公等产业功能,完善启动区功能混合配置,示范和谐城市发展新模式,可实现60%的减排效率,年减排二氧化碳约2440吨,可达到碳减排国际先进水平。

  (四)丁山河污水处理站及人工湿地。项目估算总投资1.2亿元,污水处理站常规日处理量约2.5万m3,湿地面积约2.9公顷。该项目主要是对丁山河上游惠州河段的混流污水进行有效收集及处理,实现场馆周边河道“水清、岸绿、生态”的效果。

  (五)丁山河治理及会展中心周边人工湖。项目估算总投资1.3亿元,河道总长约4公里,人工湖面积1.1万m2。在水环境和水安全设计基础上,结合生态保护、城市设计和景观设计,建设基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生态景观通廊,并将水处理设施和景观设施进行融合设计,提升两岸的整体环境品质。本项目完工后,可净化空气,吸收二氧化碳,根据碳补偿原则计算,一棵树30年吸收二氧化碳111千克。

  四、成功举办首届国际低碳城论坛

  作为中国首个“全国低碳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国家发改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及深圳市政府联合举办,主题为“低碳发展-探索新型城镇化之路”的首届深圳国际低碳城论坛于2013年6月17日-18日在坪地街道成功举办,取得了丰硕成果。

  (一)打造国际低碳合作高端品牌。来自美国、英国、法国、荷兰、新西兰等国家和地区的1400多位嘉宾就低碳话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充分交流低碳城市规划建设、绿色建筑、低碳交通、低碳产业等方面的经验、做法。举办了世界低碳城市联盟论坛、低碳城市规划论坛、创意大赛、国际合作协议及重大项目签约等一系列活动,交流了世界低碳城市发展理论与实践的最新进展。50多家海内外媒体报道了论坛盛况,引起社会公众广泛共鸣,再次向世界展示了深圳在城镇规划、绿色建筑、基础设施、绿色交通与新能源汽车、新能源的推广、节能环保产业的培育、碳排放权交易等诸多方面取得的新成效。

  (二)举行首届国际低碳城创意大赛。首届国际低碳城创意大赛主题为“生长中的低碳城市—低碳城的萌芽”,分公众赛和专业赛,公众赛面向社会大众,有“我的低碳生活”、“我的低碳发明”二个赛题,旨在引导全社会创新氛围,聚集全民智慧,征集各种低碳发明创造。专业赛面向国内外规划、建筑设计、环境设计等企业、个人,针对如何适当地解决城市建设初期临时性、阶段性与后期常规建设之前的过度、延伸和矛盾,征集“可移动”低碳绿色建筑创意方案。

  (三)开工“园区再生”厂房改造示范项目。深圳国际

  低碳城“园区再生”厂房绿色改造示范项目深入落实低碳发展理念,遵循复合多元、高效集约、环境优美、低碳生态的原则,通过对现有工业厂区的绿色低碳设计改造,使原有工业厂房焕发活力,打造绿色建筑改造示范区和绿色办公示范区。

  (四)签署多项国际合作项目协议。深圳国际低碳城规划建设领导小组与荷兰埃因霍温市签署合作备忘录,着力将深圳国际低碳城打造为中国低碳发展试验区、国际低碳发展的先进典范。签署了三项国际合作和重大项目合作协议,分别是深圳市政府与美国加州关于加强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合作的初步协议,国家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和深圳国际低碳城规划领导小组关于太空生态与医学研究中心项目的合作框架协议,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与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关于中美低碳建筑与社区创新实验中心项目的合作备忘录。

  (五)发布首部深圳低碳发展报告。《深圳绿皮书:深圳低碳发展报告》(2013)在论坛上面世,对近年深圳绿色低碳发展的专项研究、典型案例、政策和规划等进行系统的梳理,形成具有深圳特色的低碳研究和实践创新总结,为制定低碳发展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对策性建议,对国家建设低碳城市作出探索性的研究。

  (六)启动中国首个碳交易平台。深圳市碳排放权交易在深圳国际低碳城正式启动运行,并产生了首单配额交易,深圳能源集团东部电厂成为第一家成功达成碳排放权交易的公司,这是中国第一个正式运行的强制碳市场,标志着中国碳市场的建设迈出关键性一步。

  目前,国际低碳城还是一座建设中的新城。只是实现了良好的开端,万里长征走完第一步,还有许多工作要做。一是尽快完善规划,要加快推动产业规划的制定,以高标准规划带动高水平建设,要分步实施、滚动开发。二是加大项目引进力度。根据低碳城的产业规划要求,引进一批创新能力强、低碳效应显著的重大产业项目落户,培育一批低碳行业骨干企业,完善低碳产业链条,构建以节能环保、新能源、生命健康、低碳服务业等为核心的产业格局。三是集聚创新资源。以中美低碳建筑与社区创新实验中心等高端项目落户为契机,争取更多的国家重点实验室、研发中心、产学研联盟等平台落户低碳城,引进海外创新人才,集聚国际创新平台和智力成果,抢占发展制高点。四是加快现有产业转型。大力推进辖区内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大淘汰低端产业力度,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低碳化,最大限度地减少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实现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条件下的高质量增长。五是要加快配套建设,完善低碳城城区布局。在大力发展低碳产业的同时,做好各种的配套建设,营造低碳绿色的城市布局。

  五、案例启示

  坪地街道的发展依托国际低碳城,正在走出“先生产后生活,先污染后治理”的怪圈,采取产城融合的策略促进生产生活同步发展,呈现生产发展、生活幸福、生态优美的良好局面,其低碳发展的定位、国际低碳城的规划和高水平的启动区建设,开启了新型城镇化之路。

  这座“正在成长中”的深圳国际低碳城是深圳在新型城镇化道路上的一次重要探索。深圳市摒弃了以消耗自然资源和牺牲自然环境换取经济高效发展的传统工业化模式,选择一个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工业化进程中的坪地街道,通过集成多种技术、融合多种模式、引入多元主体的方式,在保持区域发展活力的前提下率先实现碳排放总量降低,创造性地解决城镇化、工业化进程中的资源、环境、人口等问题,更具挑战、更具价值、更具复制性,可为我国其他地区低碳发展提供先行经验。“我们的经验是可以复制的,希望可以向全中国其他城市输出这种低碳发展模式”深圳市副市长唐杰表示,深圳不仅要成为全国推进可持续城镇化的先锋,还要致力于打造全球标杆性低碳发展综合示范区。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spring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