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5月15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记者 徐顺东 通讯员 陈仁宝 林宏敏 文/图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技术员为游客讲解德保苏铁知识。

 

  德保苏铁雄花。

 

  德保苏铁雌花。

  近日,深圳“回乡”6年的德保苏铁,被专家一致认为已成功回归自然。德保苏铁野外回归成功,在我国珍稀植物领域尚属首次。

  此消息传到德保苏铁小学时,整个学校沸腾起来。

  德保苏铁回家的当天,敬德镇黄连山下的抚平村小学正式更名为“德保苏铁小学”,目的是让孩子们自小就根植“生态意识”,与“回家”德保苏铁一起成长,担负起德保苏铁的保护者。

  德保苏铁回家安居能得到很好保护,说明德保人有了生态意识,但是这不应仅唤醒德保人。”德保县委书记谢德强曾多次深入黄连山自然保护区,深感对德保苏铁乃至其他濒危物种的保护仍然在路上。

  走出“深闺”引发盗采

  德保苏铁还不叫德保苏铁之前,亿万年来一直生活在德保县敬德镇扶平村的大山中。

  牲畜都不吃,也不好做柴火,百姓从来没有关注过德保苏铁。

  1996年,广西林业勘测设计院高级工程师钟业聪在德保县扶平乡一座名叫郎卡玛的石山上,发现了这种繁衍了3亿多年的珍稀植物,后取名为德保苏铁。

  经研究证实,德保苏铁是中国特有的,与已知的其它苏铁都不相同,它的分枝、分叉保留了更多原始的物种特征,对了解地球变迁、物种衍化具有重要价值,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

  德保苏铁从“深闺”走进公众视线,在吸引世界保护联盟等国内外研究机构目光的同时,也成为不法分子盗采牟利的对象。

  发现后没几年时间,德保苏铁种群数量由原来的2000多株骤减到600株左右。

  “异地育种”唤醒生态意识

  如何保护德保苏铁

  当地政府官员、学者、专家在综合研究分析实际情况后认为:把这些濒危物种迁移到条件较好的保护区或者专门的研究机构所在地,进行异地培养和繁育。

  1997年,德保县政府给予深圳仙湖植物园苏铁研究者李楠博士一株德保苏铁茎干,让她带回深圳进行异地育种保护。从此,德保苏铁在深圳萌芽。

  德保苏铁被逼走他乡,唤醒了德保人生态意识。

  环保、林业、教育部门多次组织志愿者到山沟里宣传绿色生态,唤起人们保护生态、保护苏铁生态环境的意识。广西师范大学在上平屯建起了广西第一个德保苏铁保护教育基地,并多次组织学生志愿者上山、下乡宣传环境保护知识。

  几年来,德保在德保苏铁的原生地实施封山育林、退耕还林,向自然索取也变得少起来。更难能可贵的是,当地村民还小心翼翼地收集苏铁的种子,播种于山上。截至2008年,仅在上平屯,苏铁已恢复到870多株。

  为防止贪婪者盗采德保苏铁,当地村民自发组织“保护小组”,空闲时间经常巡山,多次捉到盗采者。

  生态环境和群众意识向好,是迎接德保苏铁“回归”的基础。2008年4月2日,500株在深圳仙湖植物园精心培育的德保苏铁回到故乡,并落户黄连山。当天,敬德镇抚平小学也正式更名为“德保苏铁小学”,让孩子们自小就根植生态意识,与“回家”德保苏铁一起成长,担负保护德保苏铁的重任。

  回归家园“铁树开花”

  2011年,德保苏铁有8株雄株开花;2012年开花86株,其中19株雌株开花,成功结籽1000多颗;2013年开花281株,其中有95株雌株开花,雌雄比例为51.9%,成功结籽2万多颗,随机选取9000多颗种子做人工繁育实验,目前有少部分种子已发芽。

  近日,国家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管理司在深圳召开德保苏铁回归自然项目验收评审会,专家一致认为德保苏铁回归自然成功。

  消息传出后,德保苏铁又“红”了。 

  5月12日,记者随同管理人员到达黄连山自然保护区。正值德保苏铁开花季节,“铁树开花”吸引了很多游人前来观赏。草丛中,雄德保苏铁花像竖着的大黄玉米棒,而雌德保苏铁花像菠萝一般,颜色较浅。记者还发现数对“双胞胎”雄德保苏铁花(在一株德保苏铁上长着两朵挺拔的花)。该县林业部门人员介绍,今年德保苏铁一共有219株苏铁开花,其中有65株雌株开花。

  “因为德保苏铁,生态意识逐步深入德保人意识里,德保依托良好的环境也逐步走准了生态发展之路。”德保县长牙韩高说,目前,该县绿化覆盖率达38.2%,德保有条件着手规划200亩的苏铁博览园,将以德保苏铁为主要观赏树种,配套世界各地苏铁科树种,增强以德保苏铁为代表的濒危植物的科普。

  据了解,我国第一批珍稀濒危保护植物389种,其中广西分布的有122种。德保苏铁成功回归自然,不但有助于保护珍稀濒危物种本身,同时还把公众的注意力引向如何保护其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香香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