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9月22日 来源:八步区委组织部 作者:唐民财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近年来,我区把培养新农村骨干队伍建设作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基础性工程,注重从选拔任用、教育培训和监督管理、发挥作用等方面下功夫,突出抓好农村党员、贫困村第一书记、新农村指导员、大学生村官、科技特派员等新农村骨干队伍建设,发挥好他们服务农村、服务群众、服务发展的积极作用,为推进新农村建设塑造了一支高素质的基层组织骨干队伍。

  着眼于优化队伍结构,大力实施新农村建设骨干队伍“源头拓展”工程。在实施“农村党员发展源头工程”和“积极分子培养教育工程”破解农村党员发展难和稳定农村党员队伍的同时,大力实施新农村建设骨干队伍“源头拓展”工程,进一步拓宽新农村建设骨干队伍选拔渠道。2007年至2011年,我区共选派了新农村建设指导员2279名;2012-2013年共遴选了指导员867名、第一书记48名、科技特派员60名到村指导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2009-2013年遴选高校毕业生79名到村任村官服务新农村建设。通过“源头拓展”工程的实施,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总目标,把工作重心下移到基层,把人员力量充实到农村一线,不但优化了新农村建设队伍结构,而且提升了村级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

  着眼于提升队伍能力,大力实施新农村建设骨干队伍“素质提升”工程。一是“集中式”抓好新农村建设带头人队伍培训。以提高履职能力为目的,安排专项培训经费,举办村(社区)支书、主任培训班、村(社区)“两委”骨干培训班,对近400名村“两委”干部进行了全员培训;以提高学历水平为目标,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推选农村致富带头人、经济能人、科技示范户等1650多人参加大中专学历、创业技能、异地挂职等培训。二是“5+5”模式抓好农村党员分类培训。把农村党员分为种植类、养殖类、务工类、经营类、综合类等5类,依托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平台,采取“站点+党校、站点+广场、站点+基地、站点+企业、站点+协会”等5种模式,每月至少为不同类型的党员各举办一次培训。通过“5+5”分类培训,有效激发了农村党员创业热情,全区有562名党员通过培训实现了创业,共建立各类经济实体57家,总资产达到5000多万元。三是“传帮带”式抓好大学生村官队伍培训。针对大学生村官基层阅历浅、工作经验少的特点,采取“一对一”或“多对于一”的形式,由乡镇(街道)班子成员和村“两委”干部负责对大学生村官进行“手把手”的跟踪培养,促使他们成长成才,更好的服务新农村建设。四是“挑重担”式抓好指导员、第一书记和科技特派员培训。针对第一书记和指导员来自上级机关,有着党性强、业务精、资源多、基层经验不足的特点,重点采取压担子、给任务的方式,选派到环境艰苦、急难险重的一线锻炼,提高他们指导服务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的能力。

  着眼于激发队伍活力,大力实施新农村建设骨干队伍“先锋工程”。针对农村党员、贫困村第一书记、新农村指导员、大学生村官、科技特派员等骨干队伍的特点,不断创新活动载体,搭建服务新平台,建立健全监督管理的长效机制,进一步激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生机和活力。一是在农村党员队伍中,广泛开展“四争当一带头”活动(即带头学习创业本领、带头发展特色产业、带头办好公益事业、带头维护农村稳定,争当优秀共产党员),促使他们在服务新农村建设中发挥好“主力军”作用。二是在第一书记、指导员和科技特派员中,广泛开展“三进三同农家”活动,建立完善公开承诺、目标管理、双述双评等制度,发挥他们参与新农村建设的先锋模范作用,把更多的组织优势、资源优势投入到农村,使其成为推动新农村建设的“排头兵”。三是在大学生村官队伍中,开展“青春闪耀新农村”主题实践活动,建立完善待遇保障、教育培训、政策激励等制度,引导大学生村官扎根农村、建功立业,确保他们在基层待得住、干得好。通过“先锋工程”的实施,涌现出一批先进典型,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和第一书记获得自治区表彰优秀个人25名、先进后盾单位7个、先进工作队1次;获得贺州市表彰的先进工作组4个、先进后盾单位12个、十佳新农村建设指导员72名。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spring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