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
南宁一网店 代看业务预定满
南宁两家网店“代看父母”的情况和外地一样吗(记者此前调查,南宁目前只有两家代看父母的网店)于是记者通过电话联系上其中一家南宁的淘宝卖家(另外一家网店电话一直联系不上)。记者以买家的身份进行咨询,称想购买此项服务。“我们的预约已经排到了中秋节之后,最早只能被安排在22日”,店家张先生告诉记者,平时来咨询代看老人服务的人比较少,到了节假日就多了,比如中秋节、端午节。张先生表示,你要是真的急需,我们也可以调整一下,尽量帮你调到21日,如果是再往前,那就不行了。
“我们的工作人员都是专科以上学历,大部分是年轻人,思维活跃,能和老人聊各种话题,这个服务质量可以放心。”张先生对其服务给出了这样的保障。
记者提出网店上的成交记录显示为“0”的疑问时,张先生表示,感兴趣的话就私下通过电话联系,然后再进行交易,所以网络上没有交易记录。“我们去代看的过程中可能还要增加应买家要求的礼物费,服务完后才一起核算。通过银行转账等方式付款。”卖家解释道。
声音
希望子女能够 自己常回家看看
南宁市民况先生今年快60岁了,记者见到他时,他正带着自己82岁的老父亲在人民公园里散步。他告诉记者,他每天都按时陪父亲出来走走。“我们做子女的应该在感情上多照顾老人。我对我儿子也是这样说。”对于请人回家看望父母的做法,况先生表示,这样做总好过没有,但是他并不提倡,毕竟不是自己人,情意也不真,只是在做交易,所以意义不大。
有老人反对这样“代看父母”的服务,也有老人表示支持,说这是孩子的一点心意,但还是希望孩子能亲自回家。“还有这样的事我还没听说过,挺有创意的。”今年61岁的何阿姨第一次知道代人看望父母的事。她说,自己的儿子在上海工作不能回来,如果他这样做,自己也可以接受。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黄爱贵:回家乡创业种植巴戟展青年风采
走进藤县岭景镇坡塘村,放眼望去,巴戟基地尽收眼底。在村里提起巴戟种植大户黄爱贵,真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黄爱贵1994年初中毕业后外出广东务工,期间曾从事过电工、室内装修和渔具批发等工作,但是这些工作的收入仅够养家糊口,他最大的梦想就是学有所成,回乡自己创 【详细】
[西林县]小果带出大产业 回家发财成常态
12月19日至21日,“中国沙糖桔之乡”西林县举办第四届沙糖桔产业交易会。开幕当天,外地客商和当地种果大户签订了500多万公斤、产值6000多万元的沙糖桔销售合同。当下,水果种植已成为西林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外出打工变成回家种果发财,则成了西林农民的“新常态” 【详细】
[靖西县]多措并举实施“田七回家”工程
靖西县把中草药产业作为全县“六大”促农增收产业之一来抓好抓实,把田七作为中草药产业发展的主打品牌进行培育和发展。自 “田七回家” 工程启动以来,该县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强化宣传动员,加大扶持力度,稳步推进田七产业发展壮大。 【详细】
中秋再增一对区内动车
9月4日,记者从南宁铁路局获悉,南宁铁路局决定在9月5日至8日间再加开1对区内动车组列车,使中秋小长假每日加开动车数达到4对。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