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篇
“常回家看看”入法仍难圆团聚梦
核心提示
中秋节的脚步越来越近,俗话说“每逢佳节倍思亲”,这个被许多老人看作是团圆的节日,子女们都回家过节了吗今年7月1日,新《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正式施行,“常回家看看”被写入法律条文。新法规施行后就遇到了首个团圆节,那些过去不常回家看看的儿女,会不会因为法律的出台而常回家看看昨日,本报记者进行了一番走访调查。
事例
4年没和孩子 一起过中秋
昨日上午11时许,南宁市民主路官塘菜市内。
“阿姨您就买这么少”菜贩问。
“孩子又不回来,两个老人够吃了。”一位老人边回答边把菜收进手推车。
这位老人便是刘阿姨,今年68岁的她目前与老伴两人独自在南宁生活。“孩子都在外地工作,很少回来。”刘阿姨说,儿子在深圳当职员,女儿在长沙当会计,由于路途遥远,放假的时间不够长,孩子们已经有4年没有回来过中秋节了。“作为父母,我们都挺想他们回来过节的,但孩子们在外挣钱也不容易,能打个电话问候下也满足了。”刘阿姨说,前几日孩子们还给老人寄来了月饼,两位老人开心极了,“知道孩子惦记着我们两老就够了。”刘阿姨乐呵呵地说道。
调查
80%在异乡子女 不能常回家
像刘阿姨这样,不能与孩子一起过节的父母多不多有多少子女中秋节能常回家过节记者对30名市民进行随机调查。为了让调查结果更准确,记者采访的这30人中,15名是南宁本地人,15名为外来务工人员。
而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受访的15名“老南宁”,中秋节都会回家过节。“和父母在同一个城市,过节当然会聚在一起。”市民黄先生表示这个结果对于本地人来说无可厚非,但这对于外来务工人员可就不一定了。果然,在受访的另外15名外来务工人员中,有12人中秋节很少回家过节,所占比例达到了80%。这些受访者表示,他们不只是中秋节难回家过节,就连清明节、端午节、重阳节甚至国庆黄金周都不一定能回家看望父母。
而对于“常回家看看”被写入法律这一纸文书,多数受访者表示没受到多大影响,过去有条件能常回家看看的还是会常回家看看,而因为种种原因无法回家陪老人过节的依旧没有回家。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黄爱贵:回家乡创业种植巴戟展青年风采
走进藤县岭景镇坡塘村,放眼望去,巴戟基地尽收眼底。在村里提起巴戟种植大户黄爱贵,真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黄爱贵1994年初中毕业后外出广东务工,期间曾从事过电工、室内装修和渔具批发等工作,但是这些工作的收入仅够养家糊口,他最大的梦想就是学有所成,回乡自己创 【详细】
[西林县]小果带出大产业 回家发财成常态
12月19日至21日,“中国沙糖桔之乡”西林县举办第四届沙糖桔产业交易会。开幕当天,外地客商和当地种果大户签订了500多万公斤、产值6000多万元的沙糖桔销售合同。当下,水果种植已成为西林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外出打工变成回家种果发财,则成了西林农民的“新常态” 【详细】
[靖西县]多措并举实施“田七回家”工程
靖西县把中草药产业作为全县“六大”促农增收产业之一来抓好抓实,把田七作为中草药产业发展的主打品牌进行培育和发展。自 “田七回家” 工程启动以来,该县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强化宣传动员,加大扶持力度,稳步推进田七产业发展壮大。 【详细】
中秋再增一对区内动车
9月4日,记者从南宁铁路局获悉,南宁铁路局决定在9月5日至8日间再加开1对区内动车组列车,使中秋小长假每日加开动车数达到4对。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