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因
“忙、远、贵” 拖住回家脚步
为何常回家过节对于外来务工人员来说这么难记者发现,是“忙、远、贵”等原因拖住回家的脚步。
“我们都知道要常回家看看,也想常回家看看,但受到太多的现实困扰。”张先生说,自己的家在桂林平乐的一个小山村,而上班的地方却是广州。由于工作忙,假日少,且路途遥远,他已经有3年没回家过中秋节,只有在过年的时候才能回家陪陪父母。“自己心里也很内疚,虽然不能回家,但对爸妈还是很牵挂,只要有机会回家,我都会呆在家里,哪也不去,就想陪陪父母。”张先生说道。
其实,不只身在异地的儿女没有能力实现“常回家看看”,很多同在一个城市的儿女与父母,也做不到“常常见面”。市民梁女士和丈夫是双职工,孩子今年又刚满岁。夫妻俩上班时间给单位,下班了还一心扑到孩子身上,“老人家身体不怎么好,又不能把孩子丢给老人带,如此忙碌下来,陪父母的时间自然也少了。”梁女士无奈地说。
呼吁
无论多难 尽量回家看看
在“常回家看看”这个话题在民间引起广泛讨论的同时,我们听到了父母的期盼、理解和无奈,也了解了子女的为难和苦衷。而在网上,有不少网友支招如何给父母带去“精神慰藉”。网友“亲亲宝贝”说:“如果实在无法回家与父母相聚,可以平时多和父母聊天谈心,例如打电话或通过电脑与父母视频。”而网友“QJ7562”则表示,年轻人还是赶紧好好工作积累条件,将来买套大房子,把父母亲接来一起住。也许关怀父母老人的方式有很多很多,但无论怎样,中秋节作为象征团圆的美好日子,如果可以,子女们还是尽量常回家看看!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黄爱贵:回家乡创业种植巴戟展青年风采
走进藤县岭景镇坡塘村,放眼望去,巴戟基地尽收眼底。在村里提起巴戟种植大户黄爱贵,真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黄爱贵1994年初中毕业后外出广东务工,期间曾从事过电工、室内装修和渔具批发等工作,但是这些工作的收入仅够养家糊口,他最大的梦想就是学有所成,回乡自己创 【详细】
[西林县]小果带出大产业 回家发财成常态
12月19日至21日,“中国沙糖桔之乡”西林县举办第四届沙糖桔产业交易会。开幕当天,外地客商和当地种果大户签订了500多万公斤、产值6000多万元的沙糖桔销售合同。当下,水果种植已成为西林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外出打工变成回家种果发财,则成了西林农民的“新常态” 【详细】
[靖西县]多措并举实施“田七回家”工程
靖西县把中草药产业作为全县“六大”促农增收产业之一来抓好抓实,把田七作为中草药产业发展的主打品牌进行培育和发展。自 “田七回家” 工程启动以来,该县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强化宣传动员,加大扶持力度,稳步推进田七产业发展壮大。 【详细】
中秋再增一对区内动车
9月4日,记者从南宁铁路局获悉,南宁铁路局决定在9月5日至8日间再加开1对区内动车组列车,使中秋小长假每日加开动车数达到4对。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