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溪大道
洲泉镇,一个典型的江南小镇,地处杭嘉湖平原腹地中心,离杭州、嘉兴、湖州均不足50公里。行区划面积73.36平方千米,下辖19个村,1个社区,户籍在册人员6.36万人,新居民约2.45万人。自古就有“洲团千市集,水绕一钱清”、“四周皆水,其中一地如钱”、“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杭中间有洲泉”之美誉。
洲泉,古称相洲、湘洲,雅作湘溪,宋建隆年间(公元960年)以前称洲钱里,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称洲钱镇,清以后渐作洲泉。历史名人赵汝愚、吕留良、吴尔勋、吴之振、胡菊邻等曾留下屐痕,抗战时期曾是浙西特委所在地和苏、浙、皖游击区中心。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和社会发展成效显著,是全国文明镇、国家级生态镇、中国化纤名镇、中国蚕丝被名镇、国家卫生镇、省级园林镇、首批嘉兴市小城市培育试点镇;拥有国家纺织新材料产品开发基地——临杭经济区、十八大党代表——胡晓丽、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坝桥养鸭专业合作社;同时也是浙江省民间文艺之乡,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高杆船技”。
洲泉镇工业发达,是浙北工业第一镇。2012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489.2亿元,国内生产总值72.2亿元,财政可支配收入1.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8008元,三次产业结构为4:79:17。全镇拥有有工业企业2951家,其中,规模企业80家。有中国驰名商标3件,中国名牌产品3件,国家免检产品3件,出口商品免验企业1家,省级著名商标5只,省级名牌产品3只。
洲泉镇几经历史变迁,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有变强的历史进程,主要概括为3个历史时期:
1.因水成镇。洲泉镇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先民们在此繁衍生息。自宋室南渡,定都临安后,由于洲泉距临安咫尺之遥,扁舟一叶,可朝发夕至,中原士大夫二十余家寓居此地。加上洲泉水网密布,交通便捷,嗣后镇日渐繁荣,商旅远来,百货骈集,沿河而建,由水生集,因水而兴,集而成镇。
2.因政旺镇。洲泉历经数次行政区划的调整而成如今规模,由4.5个乡镇合并。1998年2月,洲泉镇被列为浙江省第二批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较大规模的城镇建设从此起步。金鸡路、湘溪大道等主要交通干道相继建成或拓宽改造,威尼斯广场、洲泉中学新校区等镇区标志性建筑物渐次诞生,镇区风貌,殊异往昔,建成区面积由20世纪80年代的0.65平方公里扩大到如今的9平方公里。
3.因工立城。在改革开放前,洲泉一地尚无现代意义上的工业。20世纪70年代末,桐乡化纤厂(桐昆集团前身)择址洲泉,是为洲泉现代工业之滥觞。经过30多年的发展,洲泉现已形成“四棵参天大树”和“三片盖地小草”的工业生态环境,拥有超百亿企业2家,上市公司2家,国内行业单打冠军3家。伴随着工业大发展而来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也源源不断涌入洲泉。
做法与经过
洲泉镇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生态优先理念,以推进人口集中、产业集聚、功能集成为目标,走“产城人融合发展”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1.规划引领
自被列入浙江省第二批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以来,洲泉注重规划设立、引导、实施、反馈全过程,《洲泉小城镇综合改革规划方案》、《洲泉镇总体发展规划》等陆续制订,城镇化脚步不断加速,建成区面积不断增量,初步形成“一城三区”的格局。南部是新区,以商贸综合体为主,实现教育、金融、商住等综合服务;中间是新社区,以农户集聚为主,实现农民到市民的转换;北面是临杭经济区(工业区),实现招大引强、招强选优。2013年,洲泉镇又被列入嘉兴市首批小城市培育试点镇。在此基础上,将实施新一轮规划修编,做到控制性详细规划全覆盖,为新型城镇化打下扎实基础。
2.产业扩张
没有强大的产业支撑,就无法实现农民增收,无法实现农业人口转移和人口聚集。在产业扩张方面,洲泉镇的优势有目共睹,也是洲泉实施新型城镇化最大的优势所在。洲泉工业经过多年发展,逐步形成了以桐昆化纤、新凤鸣化纤、双箭橡胶、京马电机四大集团企业“四棵参天大树”,和年销售30亿元300余家蚕丝被企业、年销售30亿元400余家制鞋企业、年销售5亿元200余家塑料制品加工企业“三片盖地小草”的工业生态文明。在“大者恒大、小者更活”的理念下,洲泉根据“依参天大树强镇,靠盖地小草富民”战略,一手抓大企业,以“项目”为王,围绕化纤、橡胶、电机等优势产业链,通过招大引强、招新引优、招才引智,实现了横向做大、纵向拉长;一手抓小企业,以“两改两创”促转型,在政策、科技、信息、资金等方面无缝对接、无障碍服务,让小者更活,形成了2家百亿企业、2家十亿企业、11家亿元企业为龙头,80家规模以上企业为骨干,近3000家中小企业为支撑的企业梯队。通过产业扩张,顺利实现了农民向产业工人的转变,2012年底,全镇有企业职工5.1万人。
3.强化有效投入
洲泉以创建“国字头”奖牌为载体,以强化有效投入为核心,积极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推动人的综合素质提升和城市功能设施完善。2006年,创建全国环境优美镇(后更名为国家级生态镇);2008年,洲泉创建了桐乡首个、嘉兴第二个国家卫生镇,并于2012年顺利通过复评;2011年,洲泉又成功创建了全国文明镇;2012年创建浙江省园林镇,正向国家园林镇目标迈进。从各项创建工作中收益的是洲泉人民。在环境卫生方面,每年投入至少200余万元,由镇环卫所对建成区范围内的道路、河道进行全天候保洁;各行政村都建有一支专业的保洁队伍,负责对各条道路和河道进行保洁;镇区垃圾袋装化覆盖率90%以上,生活垃圾密闭清运率、无害化处理率均达到100%。在文体设施方面,先后投入1000多万元用于三级文体阵地建设,镇区建造了符合国家标准的塑胶篮球场、塑料网球场、门球场和多个健身苑点,村级健身点已全部覆盖。在为民服务方面,四大银行均设有分理处,保险、邮政、移动、电信等营业所完备。在教育医疗方面,先后新建中学、小学、中心幼儿园各一所,结合平安校舍工程,改建小学二所。
成效与反响
近年来,洲泉镇不断加快以人为本、生态优先、产城人融合的新型城镇化脚步,依托强有力的工业,不断加强现代农业和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成为一个让农民“进得来、留得下、有尊严”,“宜居宜业”的幸福小城市,全镇经济社会各项事业保持健康快速发展。浙江日报、嘉兴日报曾多次报道洲泉经济、城镇、精神文明建设。
1.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一是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农业产业化发展迅猛,相继建成了湘溪水产、坝桥肉鸭、义马蔬菜等特色专业养殖基地,截止2012年底,全镇拥有专业合作社12家,其中坝桥养鸭专业合作社被评为全国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1家;家庭农场2家;无公害农产品基地7家。土地流转有序推进,仅2012年一年就新增土地流转面积涉2164亩。农业基础设施全面改善,截止2012年底,全镇拥有闸站71座;泵站220座;块石河岸149.12公里。
二是工业经济稳中有升。工业强镇规划加速推进,2012年,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484.7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完成产值401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2.65亿元,其中工业生产性投入28.1亿元。企业技术创新成效明显,全镇已拥有高新技术企业4家,省级研发中心2家,省级技术中心4家,连续四年提交专利申请量达100件以上。2012年,完成专利申报195件,其中发明专利23件,桐昆集团获中国专利优秀奖。企业品牌建设琐果累累,全镇已拥有中国驰名商标3件,中国名牌产品3件,国家免检产品3件,出口商品免验企业1家,省级著名商标5只,省级名牌产品3只。
三是现代服务业跨越式发展。2012年完成服务业投资4.52亿元;实现服务业增加值9.5亿元;新增服务业限额以上企业6家、分离发展服务业3家,完成“个转企”28家。名人国际、锦绣江南高档住宅区顺利开盘,威尼斯大酒店、足佳鞋材市场三期东升花苑初具规模。
2.由“镇”到“城”面貌焕然一新
一是城市功能综合化。建成区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永安南路、永兴路、合兴路、环城南路、汽车站、社会停车场改造提升工程全面完成;科洲公路洲泉至大麻段建成通车,有效改善通杭达沪交通。三区联动发展卓有成效,2012年,中心社区农户全年集聚农户427户;镇南新区全年安置农户123户;临杭经济区成功引进世界500强、央企华能集团的热电联产项目。娱乐、保险、金融、餐饮、医疗、教育等设施一应俱全。
二是城市管理网格化。结合“平安洲泉”建设,大力推广社会治安动态视频监控系统,安装视频监控点153只,有效完善了防控体系,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进一步提高。强化市容市貌管理,将全镇镇区市政设施划分为4个检查单元,定期检查,及时清理,及时维修,严格按照《建筑工地现场环境与卫生标准》管理建筑工地,建造净车出场设施。不断提高环卫工人待遇,严格管理,提高保洁效率。
三是城市宜居舒适化。镇区绿化改造强势推进,在2012年新增2万平方米绿地的基础上,2013年进一步加大投入,先后建成双箭公园、祈福公园、环城南路休闲绿地建设,共计新增绿地87亩。加大地下管道清理、改造力度,由专职人员负责每年对建成区地下管道进行疏通,逐年对老镇区的地下管道进行改造,确保建成区在大暴雨面前不积水。
3.民生民计有效改善
一是群众文体活动高潮迭起。“文体兴镇”工程深入推进,排舞、太极拳等群众性文体活动全面开展,获得国家体育总局颁发的“乡镇健身示范工程”称号。2012年,全年举办广场文体活动13场,文化下乡493次;新凤鸣集团排舞队获市企业职工排舞大赛一等奖;成功举办第八届全民运动会;建成“国遗”项目岸上高杆船技训练基地。拥有藏书量达4万余册洲泉图书馆,投入40多万元建立2个室外灯光篮球场,引进投资达400余万银河电影城,全面丰富群众业余生活。
二是社会事业长足发展。实现村(社区)慈善工作站全覆盖,募集善款1145万元;启动“扶残助残爱心镇”创建。更新改造住宅区信报箱800余只,村邮站实现全覆盖。投资1361万元启动洲泉中心小学、永秀小学改扩建工程,办学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截止2012年,全镇有各类学校4所,在校学生5964人,专任教师362人;幼儿园及托儿所8所,教职员工122人。有文化体育中心1个,农村文化户105家,农村广播入户率95%,有线电视入户率90%以上;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个,卫生院1所,社区卫生服务站15个;医疗床位83张,卫生技术人员199人,其中医生99人。自来水改水面达100%,全镇计划免疫力达到100%。
三是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全力实施环境保护工程,累计铺设污水管网61公里,入网企业112家;皮鞋固废料处置机制初步建立,机制丝绵废水处理试点正式启动。全力推进“森林洲泉”工程,2012年以来建成防护林556亩,村镇绿化1062亩,绿道47.7公里。围绕桐乡市西部湿地保护开发,力推众安村整村绿化,截止目前已流转土地1100亩,已有21家企业认建900亩绿化,其中,10家企业已种公益片林450亩,此外,还有3家企业认捐50万元公益片林基金。狠抓重点绿化工程——桐乡西出入口区域景观提升工程建设,总投资287.9万。全面启动水环境综合治理,实行“河长制”管理,做到一河一长一策,并结合“三改一拆”的拆猪棚禽舍,对河道禁养区范围内养殖户坚决予以拆除,2013年共计拆除养殖户70户。
探讨与评论
对于城镇化建设,十六大提出了“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十七大进一步补充是,“按照统筹城乡、布局合理、节约土地、功能完善、以下带大的原则,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十八大提出的“新型城镇化”,我们认为是在未来城镇化发展方向上释放了“转型”的“新信号”。社科院调查显示,中国城镇化率约为51%,工业化率为47%,而国际上发达国家城镇化率约是工业化率的2至3倍,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严重,就近就业率低。但如果按户籍来算,人口城镇化率只有35%左右,远低于世界52%的平均水平,中国51.3%的城镇化率,是按城镇常住人口统计的,其中还包括1.6亿的农民工群体。
洲泉镇是工业大镇,拥有6万多的户籍人口和2万多的新居民(农民工)。在户籍改革上,我们将积极探求有效方面,如实行新居民积分制管理,对在桐乡市就业、经商的新居民按照综合素质和实际贡献等进行积分评估,积分高者可享受本市入学、入户等特定公共服务和待遇。
新型城镇化,洲泉镇最大的优势就是产业优势,近70%的农村人口通过进企业打工逐步转化为产业工人。但面对产业大发展的今天,洲泉不满足建设一个经济重镇,而要走以工业为个性的“产城人融合”之路,打造现代化的经济新城,重点将坚持以人为本,让生活在洲泉的人们感到舒服。洲泉将不会大而全地去建设,不会为了去补一个功能的欠缺,而不考虑它的运转成本。我们将会保留农村的宁静,在这个基础上完善一些功能,有些功能我们必须要具备,有些功能我们可以让出去,做出“洲泉特色”。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陕西省宝鸡市金台区陈仓镇东岭特色新型城镇化之路
陕西省宝鸡市金台区陈仓镇的东岭村,是新时期陕西省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典型代表。改革开放以来,东岭人在村党委和村委会的带领下,矢志不渝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坚持“村企合一、以企带村、共同发展”的创新体制;坚持“既要把人带富,更要把人带好”的精神文明建设思路,把 【详细】
伊春市金山屯区新型城镇化建设情况案例
林区棚户区改造工程是旨在改善林区困难家庭住房条件而推出的一项民心工程。金山屯区紧紧抓住这一惠民、利民的历史性机遇,从金山屯长远发展的战略角度出发,以棚改打造名镇,以名镇汇集人气,以人气聚集投资和产业,以名镇效应拉动旅游为主的服务业及其它替代产业竞相发 【详细】
长沙高新区麓谷街道新型城镇化建设典型案例
麓谷街道地处湖南长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核心城区,面积约20.8平方公里,人口12.8万,其前身为1959年所建的国营东方红农场,经2000年改制为镇后,于2010年析置成麓谷街道,现有延农、长丰、长庆、东塘4个农村型社区和麓景、麓源、麓泉、和馨园4个城市型社区,驻街企事业 【详细】
打造深圳国际低碳城 探路新型城镇化
坪地街道位于深圳市边界区域,与东莞、惠州两市接壤,常住人口不足10万。就是这样一个不起眼的小城镇,却在2009年就引起国内外专家的关注,并在2012年5月成为中欧城镇化合作的旗舰项目,肩负起打造国家低碳发展试验区的使命。近年来,坪地街道致力于打造深圳国际低碳城, 【详细】
甘肃省金昌市推进新型城镇化案例
甘肃省金昌市地处西北内陆、河西走廊东段,是我国最大的镍钴生产基地和铂族金属提炼中心,也是甘肃省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近年来,金昌市充分发挥工业和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取得了显著成效,被甘肃省列为全省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试点市和统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