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净整洁的水泥路旁,错落有致地分布着几十幢红砖小楼房,与周围的芒果林交相辉映……近日,记者来到田阳县田州镇凤马村的坡洪镇陇升村个强屯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映入眼帘的是一幅生机勃发的美丽画卷。
走进村民李文刚的3层小楼,宽敞明亮的客厅里,彩电、冰箱等家电一应俱全。年近七旬的李母正在津津有味地看电视,李妻则在厨房里忙着做午饭……“这得感谢党和政府动员我们搬迁出来,还帮我们贴息贷款建房子。”李文刚说,他们一家四口原来生活在偏远的南部山区,住老旧的木瓦房,喝水需步行到1公里以外的集雨水坑点去挑,家庭收入除了从窝地里种出的那几袋玉米,就是自己常年漂泊在外打工挣点工钱,生活十分拮据。搬迁以后,夫妻俩到县城打工,月收入有3000多元,生活好多了。
田阳县发改局负责人刘永活说,该县地形素有“两山一谷”之称,中部为平原台地地形,生存条件、发展空间较好;而南部为石山地区,属喀斯特地貌,北部为土山地区,属砂页岩地貌,自然环境恶劣,基础设施落后。近年来,该县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把生产生活条件极差的偏远山区群众搬迁到条件好的地方来,力促农民增收。
在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实施过程中,该县根据迁出地的不同情况,因地制宜采取屯内集中安置、跨屯集中安置等模式,有效解决群众居住分散、基础设施简陋、扶贫成本过高等问题,同时鼓励有经济能力的偏远山区群众联合筹集资金到县城、城镇附近购买宅基地建设新家园。
为提高山区群众易地搬迁积极性,该县积极通过争取上级项目资金和发放贴息贷款等方式解决群众资金困难问题,近5年来,累计给搬迁户发放贴息贷款2000多万元。同时,加大各搬迁点的基础设施建设,从2004年至2012年,累计投资5855万元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64个项目,建设内容涉及住房、庭院及附属设施、人畜饮水工程、道路建设等,共安置了3057户1.4395万人。
为让搬迁群众安心住下,该县还加大力度实施易地搬迁安置点的卫生、教育、文化、通讯、体育等配套设施建设,着力提高群众生活质量。在易地搬迁点百育镇六联村那贯屯,屯里的文艺队每天晚上都在文化广场组织群众开展各种文艺活动。村民黄朝阳说:“以前住在偏僻的山区里,很少有娱乐节目。现在我们白天做完工,晚上就聚在一起唱唱歌、跳跳舞,感觉很幸福!”
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的根本目的是帮助群众脱贫致富。该县通过科学调整产业结构,培育和发展切实能提高农民收入的产业,并加大劳动力培训输转力度,拓宽搬迁群众就业和增收渠道。易地扶贫搬迁点那满镇新立村共联屯,2010年搬迁前全屯人均年纯收入不足2300元;易地安置后,通过整合农村相关项目资金,实施坡改梯工程并配套建设灌溉设施,引导群众大力发展反季节蔬菜、特色水果等高效农业及林下养鸡、生猪养殖等特色养殖业,群众收入不断增加。2012年,该屯人均年纯收入达5250元。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隆林县]扶贫开发瞄准十项重点工程
“以前路坑洼又弯险,种植的土特产根本运不出去,即使有商贩进村也只能贱价卖掉。现在好了,摩托车一响,进账都上百元。路通了,脱贫致富就有了希望!”日前,隆林各族自治县天生桥镇科沙村杨光才向笔者介绍了该村水泥路建成后的变化 【详细】
潘文峰:关于广西2015年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实施方案的说明与具体要求
根据摸底调查,2014—2020年全区搬迁意愿较强的农村群众有150万人,贫困群众希望通过易地搬迁实现脱贫致富的愿望十分强烈。为此,2014年6月,自治区党委、政府决定大力推进扶贫生态移民工程,从2014年起至2020年,全区每年搬迁安置扶贫生态对象10万人左右。考虑到群众需 【详细】
田阳县:科学规划 统筹推进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建设
田阳县位于广西西部、右江河谷中部,是区定贫困县,于2012年列入滇桂黔石漠化片区,总面积2394平方公里,辖10个乡(镇)、152个行政村,总人口35万,其中农业人口29 万,2014 年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22581 户共75806人。 【详细】
大化县:整合资源 集中力量 强力推进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建设
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以及自治区、市发改、扶贫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我县按照“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产城结合、打造首府生态民族卫星城”的工作思路,将易地扶贫搬迁、城镇化建设、石漠化综合治理及产业开发4 项工作结合起来,整合资源,集中力量,实施“大化 【详细】
忻城县: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 谱写扶贫攻坚新篇章
忻城县位于广西中部,自然条件极为恶劣,山多地少,且易旱易涝,被联合国粮农组织结论为不适合人类生存的地方,被列为新时期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据2014年统计,全县总人口42.7万人,其中贫困人口 10.78万人,涉及12 个乡镇130行政村1935 个自然屯。受益于国家政策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