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大新讯 “本以为搞土地平整工作需要几个月时间,我们今年将没办法种下甘蔗,没想到刚用一个月就可以种下甘蔗了。”那岭乡那廉村旧州屯吕志勇屯长兴奋地说。
“一个月来,乡里干部都在项目区开展工作,很久没有过双休日了,但大家都说,为了能让群众能按时种下甘蔗,再苦再累都值得。”那岭乡乡长甘创新如是说。
4月7日,全县土地整理工作的现场会在旧州屯召开。眼前,甘蔗种植机正热火朝天地耕种着;而人们一边劳作,一边畅谈在土地整理工作中所见所闻所想。
今年,大新县委组织部作为那岭乡各后盾单位的牵头单位,而我恰好被选派到那岭乡担任新农村建设指导员,亲身经历了那岭乡开展土地整理工作的整个过程。那些见闻让我深切感受到:沐浴着党十八大的东风,在基层党员领导干部中呈现出新作风、新形象。
现场办公,开出领导干部良好作风
3月4日,当得知那岭乡在开展土地整理工作中遇到难题后,县委组织部何群先部长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深入村屯了解群众想法。原来,旧州屯共有110户,仅有3户群众不同意开展土地整理工作,主要原因是:担心开展土地整理工作后,就不可能及时种下甘蔗,将影响来年收入。何群先部长了解情况后立即召集国土部门、土地整理项目工作组等相关人员到项目区进行现场办公。首先,他向群众作出承诺:“这项工程很多工作都是借助机器实施,并有县、乡领导干部直接参与,一个月之后一定能种下甘蔗的。”随后,何部长又让技术员用测量土地面积的GPS电子量现场演示。结果,原先没有同意签字的3名群众看后惊喜说道:“没想到用电子测量仪器后,只要人拿着仪器围着田地走一圈就可以测量土地面积了。看来要完成这项工程是不需要花太长时间的。”他们很快同意签字并道出心声:“看到县领导能到甘蔗地来现场指导工作,我们对这个工作充满信心。”
在做好群众思想工作后,何群先部长带领项目部的设计人员绕项目区走一圈。一路上,何部长一边看地形,一边提出他自己的一些看法。一位年轻的设计员悄悄问我:“你们何部长原来是做什么啊他还真是专业,哪些地方该开路网,哪些地方该通水渠,他说得都很在行啊。”我听后向他介绍:“我们部长曾在乡镇工作很多年了,以前他所在乡镇组织开展的土地整理工作还是临近兄弟县学习的榜样呢。”
这一天见闻让我感受到:在党的十八大召开后,“实干兴邦,空谈误国”犹如一缕缕春风吹拂农村大地,催万物生机蓬勃。
与民同劳 ,拉近干部群众之间距离
3月9日上午9点,我来到土地整理项目区。放眼放去,在长满绿油油小草的田地里,人潮涌动:有的拿着测量仪器,有的拿着笔记本,还有的在旁边指导监督作证,村民告诉我,那是土地丈量组;而在一些凸起来土地周围,有的用石灰粉做记号,有的在插彩旗,村民告诉我,那些土地是屯里的“七星伴月风水宝地”,村里人要求不能破坏到,所以工作人员正在做记号……
后来,我看见路边正好有两个人组成的工作组。一位大姐一只手拉着线,另一只手提着一个装着石灰粉的小桶,她一边沿着固定好的木桩把线拉直,一边用石灰粉沿线做记号;而另一位大哥负责固定木桩,一边帮大姐拉着线。看着他们有点手忙脚乱的样子,我主动上前打招呼:“大哥大姐,我来帮你们拉线吧。”他们答应了我的请求。后来和他们聊天中我了解到:为了赶工程进度,项目工作组分成很多小组提前画路网。不久,姓邓的大姐问我:“小伙子,看样子你是县里来的干部吧”我回答:“是的,今年单位下派我到那岭乡担任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大姐接着说:“这段时间,你们县、乡领导干部都常来到地里干活。看来在党的十八大之后,你们干部真越来越像我们那个年代的农村知青了。”聊着聊着,我忘记了劳累,很快就完成了任务。
中午,我和乡里的工作组到群众家吃饭。为了方便大家出行,乡里把饭堂搬到了群众家。虽然菜谱很简单,但大家都吃得很有味道。看着一个个被太阳晒黑的脸上却挂满笑脸的干部,我问道:“这几天你们都那么累,怎么还笑得那么开心啊”一位年轻干部笑着说:“能为群众办实事,心里感觉特别踏实,特别快乐。”午饭后,他们都不回家,简单依靠在农家的小椅子上休息,不久就睡着了……
那一天驻村,我又有了新的感悟:“与民同劳”不仅能让干部体会到“累并快乐着”的特殊感受,还拉进了干部与群众之间的距离,提升党员干部形象。
为民情怀, 上下联动形成强大合力
旧州屯土地整理工作主要包括:疏挖中沟1条0.5公里,疏滩小沟2条1.5公里,加固后主干渠1条1.5公里,加固恢复和延伸支渠3条2.3公里;硬化机耕路7条长3.8公里;平整土地968亩。截止4月7日,那岭乡仅用33天就完成建设总工程量的80%,呈现进度快、质量好、机械化作业程度高的喜人局面,成为全县土地整理工作的榜样。4月9日,榄圩乡组织100多个村组干部前来参观学习旧州屯开展土地平整工作取得的成功经验……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当我和那岭乡领导干部聊起土地整理工作的感受时,乡党委组织委员劳爱然回忆道:“清明节,是国家法定节假日,我们乡书记和乡长等领导都在旧州屯蹲点办公,而韦梅勤书记爱人家有一处坟是需清明节过去扫,但她为了群众工作都没有空参与,她真给我们干部作出了榜样……”
而村里群众提起最多的都是同一个人,那就是旧州屯吕志勇屯长。为了不耽误全屯的工作,屯长和爱人白天为群众奔走于项目工作,没有时间抽水犁自家地,他们俩就利用晚间去加班,常常到晚上十点半才收工回家吃晚饭……
是啊。众人拾柴火焰高。正因为有县、乡、村三级领导干部怀着一颗一心为民的情怀,上下联动形成强大合力,才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高效完成繁重的土地整理工作。
短短一个月驻村经历让我明白:在新的形势下,群众工作是否好做,关键是看是否有一颗全心为民的真心;一个单位是否能激发干部工作热情,关键在于领导是否能起到带头表率作用;一项工程是否能顺利推进,关键在于上下级是否同心协力,是否有能形成一股齐心向上的合力。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田阳县:科学规划 统筹推进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建设
田阳县位于广西西部、右江河谷中部,是区定贫困县,于2012年列入滇桂黔石漠化片区,总面积2394平方公里,辖10个乡(镇)、152个行政村,总人口35万,其中农业人口29 万,2014 年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22581 户共75806人。 【详细】
大化县:整合资源 集中力量 强力推进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建设
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以及自治区、市发改、扶贫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我县按照“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产城结合、打造首府生态民族卫星城”的工作思路,将易地扶贫搬迁、城镇化建设、石漠化综合治理及产业开发4 项工作结合起来,整合资源,集中力量,实施“大化 【详细】
都安县:从有土安置向无土安置跨越 以扶贫生态移民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
都安瑶族自治县地处桂中偏西,总面积4095平方公里,其中石山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89%,辖19 个乡镇248个村民(社区)委员会,总人口70 万人,其中贫困人口20万人,贫困人口大多零散居住于境内7000多个大小“弄场”里。20 世纪60 年代,迫于恶劣的自然条件,为生存计谋,都 【详细】
环江县:采取“六重”举措力促扶贫生态移民工作有序推进
环江县是全国唯一的毛南族自治县,也是广西28 个国定贫困县之一。全县辖12 个乡镇、148 个行政村,总人口37.8 万人,有壮、毛南、苗、瑶等13 个民族,其中毛南族占总人口的15.8%。2014 年底全县贫困人口共23502 户82158 人,开发扶贫任务十分繁重。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