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7月02日 来源:广西新闻网-当代生活报 作者:梁园 黄婧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常回家看看入法

  市民声音

  探亲“绊脚石”: 花费高 请假难

  

常回家看看入法引热议 探亲绊脚石:花费高 请假难

  《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 家庭成员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视、冷落老年人。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赡养人,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用人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保障赡养人探亲休假的权利。

  核心提示

  7月1日正式实施的新《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明确规定家庭成员应关心老年人精神需求,不得忽视、冷落老年人。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赡养人,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常回家看看”被写入法律并开始施行之后,就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讨论。记者采访时发现,对此有人拍手叫好,但也有人发出质疑。对很多远离家乡的人而言,把“常回家看看”的歌声唱进现实中,并非易事。因为在现实中,单单只有“常回家看看”的心是不够的,探亲的假期准备好了吗探亲的成本准备好了吗探亲的心理准备好了吗

  郁闷

  想看爸妈 单位不放假

  小茵毕业后在南宁工作3年了,她的父母在玉林,离南宁并不远。“周末都可以回去的,但是回去一次就得和同事调一次班,很麻烦。”小茵说。

  小茵在一家广告喷绘公司上班,小茵说:“我们这里是上两天休一天。”所以,这样的上班制度让像小茵这样离家不太远的人都不能经常回家。如果家里有什么事需要回去了,小茵就得和同事调一两天的班,但是经常和别人调班也不方便,有时候为了回家小茵只能请假。“平时的话,就只能节假日才能回家了。”小茵说。

  小茵告诉记者,在很多私企打工的年轻人都会遇到她这样的情况,“有的公司是每周只休一天的,想回家也没法回。”小茵说。当问起是否有探亲假时,小茵摇了摇头,她说给私人老板打工连工休假都没有,更别提探亲假了。“在国企或事业单位的就会比我们好很多吧。”小茵说。

  是不是这样呢市民刘女士说其实不见得。刘女士在南宁市一家机关单位工作,“我们是有假期啊,但是部门人手不够,忙都忙不过来,别说请工休或探亲假了,假期就摆在那里你都不敢请。”刘女士说,在她们单位一年到头真的会请探亲假的人是少数,因为每个人的工作量比较大,平常都还经常主动加班干活,请探亲假就意味着工作无法按时完成了。

  无奈

  回去几天 一个月工资没了

  小黄是东北人,在南宁读书毕业后就留在南宁工作了。没成家之前,逢年过节都还会回家一趟。但是3年前结婚、生孩子之后,只回过东北一次。“家里太远,单身的时候回去一次,一个月的工资就没了。现在更别提了,拖家带口的,回去一次年终奖都没了,感觉那年就像白打工了一样。”小黄说。

  今年春节,小黄带着妻子、儿子回吉林过年。尽管早早订好的机票有折扣,但是也不便宜,单人单程都要2000多元。“一家三口,单单交通费都过万了。”小黄说,还没算上给家里的亲戚带的年货和特产呢。每次回家,虽然自己开心,父母也开心,但是确实成本太高了,回去一次感觉负担很重。

  尴尬

  呆在家里 人在却心不在

  “常回家看看”难,除了没时间,花费大,还有人抱怨回家不懂该和父母说什么。小莫就是其中一个例子。

  小莫今年27岁,也已经毕业工作4年左右了。还没结婚的他每年都会回家过年,但是7天的长假,他经常提前两三天就回到南宁了。“在家很无聊啊。”小莫说。大年初一、初二,小莫会跟随父母走亲访友,虽然是陪在父母身边,小莫也是手机不离手,和父母、亲戚沟通得很少。走访完亲朋好友之后,其余的时间小莫就都是躲在自己的房间里玩游戏、上网、听歌。“不是我不想多和爸妈相处,只是不知道该和他们聊什么。”小莫说,在家里他和父母的对话几乎都是问答式的,父母问他什么,他就答什么。

  在记者的调查采访中,像小莫这样的年轻人并不少,大部分都是80后、90后。在一家通讯公司工作的李先生说,他们公司还挺人性化的,每年都给员工带薪的探亲假,但是很多人并不是拿探亲假回家陪父母的。“平时工作太累,请了假也是自己放松或旅游去了。就算是回家了,不是应酬过去的同学、朋友,就是在家睡觉、看电视,真的坐下来好好陪父母说说心里话的时候确实不多。”李先生说,很多人都会认为人到了,就是陪父母了,很少人真的从内心去关心父母的需求和了解父母的想法。

 1/5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spring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