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宁明县而言,要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全国“两会”精神和市委、市政府关于“两加”工作的部署,就要立足实际,解放思想,积极谋划,大力实施“一城两镇联侨”带动战略,全力推进“四基地一中心一名县”建设,努力建成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边境强县。
实施“一城两镇联侨”带动战略,推动全县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
“一城两镇联侨”即西部的县城、南部的爱店镇、东部的海渊镇以及3家华侨农场,通过实施“一城两镇联侨”带动战略,带动全县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互动发展。
一是把县城打造成为区域性中心。将县城作为南崇经济带建设中的重要节点来规划建设,打造成为区域性中心。重点加大对城南、城西的开发建设力度,使县城空间向西南方向扩展。在城南开发建设中,规划建立机电、机动车、文体、建材、林产品等五大专业市场;在城西开发建设中,依托中国—东盟国际农产物联港,打造城西加工、仓储、物流产业基地。加快推进工业园区建设,推动重大工业项目向工业园区集中、优质资源向优势产业集聚,逐步形成蔗糖高效循环经济、高端木业、松香深加工等产业聚集群,成为“南崇经济带”的重要园区。
二是把爱店镇打造成为沿边发展中心。要打好“东盟牌”,做好与发达地区合作“大文章”,把企业、资金、技术、人才、市场、管理等要素与自身的优势结合起来,形成新一轮开放合作热潮。要进一步加大爱店口岸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口岸功能,促进爱店口岸升格为国家一类口岸。加快中越边境中草药材商贸物流中心(宁明爱店)、爱店农产品进出口物流中心这两个自治区重大项目的统筹推进,促进爱店口岸由“过境贸易”向“出口加工+过境贸易”方向转变。加快北山、旺英、板烂等边贸点的改扩建工作,使爱店镇成为辐射带动桐棉、峙浪、寨安等沿边乡镇的中心。
三是把海渊镇打造成为县城次中心。海渊镇是宁明县传统的商贾重镇,区位优势凸显,处在东部乡镇的龙头地带,向西能接受县城的辐射,向北能接受崇左市的辐射,向东可经上思、防城通边达海。要依托海棠制糖企业、海渊华侨农场等资源优势,进一步修编和完善海渊镇发展规划,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镇发展功能,建成成为宁明东部经济中心镇,打造成为县城的次中心,并辐射带动北江、板棍、那堪、那楠等东部乡镇发展。
四是把华侨农场打造成为联系东盟的“侨牌”。充分利用3家华侨农场的资源优势,做好“侨”字文章,力争在“引资”“引技”“引才”“引智”等方面取得新突破,把侨力资源转化为促进宁明发展的有生力量。创新联谊方式,实现联谊工作从港澳台、东南亚向美欧等地区延伸,从经济向科技、教育、文化和社会工作等多界别延伸。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重点引导侨资侨商发展蔗糖深加工、文化旅游、矿产、林产业、现代农业、边贸等特色优势产业。借助华人华侨及华商会组织的优势,促进宁明企业和产品走向海外。通过抓好“联侨”工作,打好“侨牌”文章,促进“两化”发展。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田阳县:科学规划 统筹推进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建设
田阳县位于广西西部、右江河谷中部,是区定贫困县,于2012年列入滇桂黔石漠化片区,总面积2394平方公里,辖10个乡(镇)、152个行政村,总人口35万,其中农业人口29 万,2014 年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22581 户共75806人。 【详细】
大化县:整合资源 集中力量 强力推进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建设
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以及自治区、市发改、扶贫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我县按照“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产城结合、打造首府生态民族卫星城”的工作思路,将易地扶贫搬迁、城镇化建设、石漠化综合治理及产业开发4 项工作结合起来,整合资源,集中力量,实施“大化 【详细】
都安县:从有土安置向无土安置跨越 以扶贫生态移民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
都安瑶族自治县地处桂中偏西,总面积4095平方公里,其中石山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89%,辖19 个乡镇248个村民(社区)委员会,总人口70 万人,其中贫困人口20万人,贫困人口大多零散居住于境内7000多个大小“弄场”里。20 世纪60 年代,迫于恶劣的自然条件,为生存计谋,都 【详细】
[天等县]优化产业结构 大力推进生态农业建设
今年以来,天等县强化政策引导,全力推动项目建设,同时,以农业安全增效、农村和谐发展、农民快速增收为目标,大力推进生态农业建设 【详细】
忻城县实施“绿化美化花化”生态建设扫描
近年来,忻城县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为契机,加大全县“绿化、美化、花化”生态建设力度,采取见缝插绿、破墙透绿措施,全力打造青山碧水新忻城,去年顺利通过自治区国家园林城市验收。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