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
一要做强蔗糖产业。继续深入实施“7553”工程(到“十二五”末,全县甘蔗种植面积70万亩,原料蔗总产量500万吨,产值50亿元,建成宁糖、海棠、丰浩3个甘蔗高效循环产业园),重点抓好宁糖、海棠、丰浩三大蔗糖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加快推进丰浩甘蔗高效循环经济产业园、宁明东亚生物质发电项目建设,扶持宁明百事康年产15万吨有机无机复合肥项目建设,提高下游副产品和废弃物利用率,拉长产业链,推动糖业循环经济向纵深发展。大力推进甘蔗高效节水灌溉和土地“小块并大块”工作,完成今年甘蔗高效节水灌溉面积4.04万亩目标任务,提高甘蔗种植机械化水平,提高甘蔗单产量。
二要做优林产加工业。宁明县是广西林业发展十强县。要以祥盛木业30万立方米刨花板项目建成投产为引擎,突出产业招商,引进家具、木地板、木制工艺品等加工企业落户宁明,延伸林业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加快推进科茂松香深加工项目建设,鼓励松香加工企业加大技改力度,开发和生产松香深加工产品,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积极引进八角深加工企业,推动八角产业化发展。大力发展山油茶产业,把山油茶产业作为继蔗糖产业之后农产加工第二大支柱产业来抓,争取今年完成山油茶种植5万亩,力争5年内发展到30万亩,形成链条完整的新产业。
三要培育新能源产业。培育和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建立以诺沃奇新能源企业为龙头的绿色产业集群,重点抓好诺沃奇生物质再生能源项目第二、三、四号生产线建设,力争今年产量达15万吨、产值10亿元以上,把新兴产业培育成为宁明经济新的增长点。
四要发展特色农业。按照“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示范、规模化生产”的要求,将传统农业调整到观光农业和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上来,将第一产业逐步发展成“接二连三”的新型农业产业。重点培育建立甘蔗、水稻、茶叶、无公害蔬菜、免耕马铃薯等农业生产示范区。着力推广甘蔗间套种,提高土地产出率,增加农民收入;抓好超级稻整县推进工作,力争今年完成种植面积12.8万亩;在海渊、明江、寨安等乡镇推广优质水稻种植,切实使优质米、生态米逐步成为宁明县特色农产。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田阳县:科学规划 统筹推进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建设
田阳县位于广西西部、右江河谷中部,是区定贫困县,于2012年列入滇桂黔石漠化片区,总面积2394平方公里,辖10个乡(镇)、152个行政村,总人口35万,其中农业人口29 万,2014 年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22581 户共75806人。 【详细】
大化县:整合资源 集中力量 强力推进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建设
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以及自治区、市发改、扶贫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我县按照“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产城结合、打造首府生态民族卫星城”的工作思路,将易地扶贫搬迁、城镇化建设、石漠化综合治理及产业开发4 项工作结合起来,整合资源,集中力量,实施“大化 【详细】
都安县:从有土安置向无土安置跨越 以扶贫生态移民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
都安瑶族自治县地处桂中偏西,总面积4095平方公里,其中石山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89%,辖19 个乡镇248个村民(社区)委员会,总人口70 万人,其中贫困人口20万人,贫困人口大多零散居住于境内7000多个大小“弄场”里。20 世纪60 年代,迫于恶劣的自然条件,为生存计谋,都 【详细】
[天等县]优化产业结构 大力推进生态农业建设
今年以来,天等县强化政策引导,全力推动项目建设,同时,以农业安全增效、农村和谐发展、农民快速增收为目标,大力推进生态农业建设 【详细】
忻城县实施“绿化美化花化”生态建设扫描
近年来,忻城县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为契机,加大全县“绿化、美化、花化”生态建设力度,采取见缝插绿、破墙透绿措施,全力打造青山碧水新忻城,去年顺利通过自治区国家园林城市验收。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