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是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美,是山清水秀、绿柳成荫。来宾市各区县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因地制宜、对症下药,把各地人文、地理的不同特点融入到“美丽乡村”建设这个没有“模板”工程中,彰显着别样的魅力。
金秀瑶族自治县坐落在大瑶山中,这里青山绿水、松涛阵阵,素有“广西的香格里拉”之称。古朴美丽的瑶寨就点缀镶嵌在这里的大山之中。近年,金秀提出:打造“金山秀水”绿色招牌,在山寨中推广生态养殖业,让瑶胞的腰包鼓起来,让瑶寨变得更美丽。如今,这一“美丽构想”成效显著,瑶寨里的娃娃鱼、红茶、灵芝等绿色养殖业、种植业已经享誉全国,成为了山乡里的“黄金”。前来“淘金”的人多起来,瑶寨也富起来,山村也靓起来。如今的美丽瑶寨正在守护这片净土,收获着绿色的GDP。
与得天独厚的金秀不同,象州县从垃圾处理开始迈开美丽乡村的步伐。今年3月,象州县寺村镇建成广西首个乡镇垃圾无害化处理工厂,逐步探索在乡镇与村屯间建立垃圾无害化处理的流程、体系,同时大力宣传环保卫生知识。如今的象州人可以骄傲地告诉你:“我们的垃圾,分类倒。”
“美丽乡村不是到农村扫扫地、给村容‘化化妆’,而是要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推进城镇化建设,提升农民群众幸福感,为农民群众提供‘富、乐、美’于一体的生活环境。”这是武宣县县长韦德斌对“美丽乡村”的理解。目前,武宣的2000多名干部深入各乡村传播农技知识、推进农业产业化,引导农民提高文化素质、提高劳动效率,边“富”边“美”。
“家乡的山又绿了,门前的河又清了。”今年清明节,久居外地的陶晓红回到家乡忻城县红渡镇,山乡的变化令她感慨。近来,忻城县投资2101万元启动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项目,对城关思练、果遂、红渡等5个乡镇19个行政村152个自然屯进行环境连片集中整治,做到“扮靓一片、影响一片、辐射一片”,还青山颜色、还绿水清澈。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河池市:因地制宜 精准搬迁 全力解决“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问题
河池山多地少,生态环境脆弱,为改善大石山区和生态脆弱地区的贫困状况,近年来,我市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围绕“搬得出、留得住、能就业、有保障、有出路”的目标,不断探索实践,大力实施扶贫生态移民工程,探索出“有土安置”和 【详细】
田阳县:科学规划 统筹推进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建设
田阳县位于广西西部、右江河谷中部,是区定贫困县,于2012年列入滇桂黔石漠化片区,总面积2394平方公里,辖10个乡(镇)、152个行政村,总人口35万,其中农业人口29 万,2014 年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22581 户共75806人。 【详细】
大化县:整合资源 集中力量 强力推进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建设
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以及自治区、市发改、扶贫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我县按照“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产城结合、打造首府生态民族卫星城”的工作思路,将易地扶贫搬迁、城镇化建设、石漠化综合治理及产业开发4 项工作结合起来,整合资源,集中力量,实施“大化 【详细】
都安县:从有土安置向无土安置跨越 以扶贫生态移民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
都安瑶族自治县地处桂中偏西,总面积4095平方公里,其中石山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89%,辖19 个乡镇248个村民(社区)委员会,总人口70 万人,其中贫困人口20万人,贫困人口大多零散居住于境内7000多个大小“弄场”里。20 世纪60 年代,迫于恶劣的自然条件,为生存计谋,都 【详细】
龙胜县:因地制宜 推进扶贫生态移民工作
龙胜各族自治县位于广西东北部,地处越城岭山脉西南麓,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地无三尺平”的称谓,是湘西南、黔东南与四川进入广西之咽喉与物资集散地,属于欠发达、欠开发地区。农村贫困问题尤其突出,且与生态环境问题相互交织,成为全国农村贫困人口最多、贫困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