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国东:“毒门”生意 肯做就有得赚
准备走进黄国东家之前,村里有人提醒记者,“你们要小心,他家里有好多‘毒物’”,采访后才知道邻居的话不无道理:在一座不起眼的两层农家小院里,竟养有蜈蚣、蝎子和毒蛇等数种有毒动物,其中规模最大的蜈蚣数量有上万条。院子的主人黄国东的身份颇为特殊:他在一场车 【详细】
石诚谷:老党员成致富带头人
“西田村是个多山少田的村,人均分不到半亩,要想发展起来,还是要坚持向大山要效益。”灵川县青狮潭镇三合村委西田村的党小组长石诚谷,望着自家房前的大山说。
【详细】
沈科琦:轮椅上的“阳光弟”
“当所有人都认为你不能飞的时候,信念就是你的翅膀。”
23岁的沈科琦将这句话当做座右铭。他是陆川县温泉镇风淳村老屋组人,和大多数年轻仔一样,街舞曾是自己最大的爱好和梦想。不过在20岁那一年,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他坐上了轮椅,有医生断言他今后的人生将 【详细】
派阳山林场为残疾人培训种植技术
近日,派阳山林场国家林木良种基地相关负责人,为宁明县2013年残疾人专员实用技术培训班70多名残疾人专职委员讲授名特优树种种植、抚育、施肥等知识技术。学员们还参观了派阳山林场马尾松、珍贵树种育苗圃地,使他们对珍贵树种的育苗、种植技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详细】
天峨县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引导发展灵芝产业
天峨县今年向94个村、社区下派102名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入乡驻村,以党的十八大精神引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引导和帮助群众发展特色产业,共同建设富裕、和谐、美丽新农村。图为天峨县八腊瑶族乡什里村新农村指导员黄光由和群众查看引进新技术培育的灵芝。 【详细】
“泥腿书记”的扶贫路
7月30日,由自治区党委组织部、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自治区党委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等单位主办的广西贫困村党组织“第一书记”主题情景报告会在南宁举行,6名“第一书记”分别讲述他们在贫困山村扶贫工作中的亲身经历,事迹感人,使在场听众深受感动。 【详细】
邓洪庆:重塑“老字号”林场辉煌
要是在过去,在灵山县提起创办于1956年的国营平山林场,妇孺皆知。由于经济效益好,曾有过愿到林场工作,不想调往行政部门的辉煌。而2009年邓洪庆走马上任时的平山林场已风光不再:土地被蚕食,偷盗严重,欠发职 【详细】
新农村建设指导员那桐工作组驻村指导工作硕果丰
近半年来,隆安县2013年度新农村建设指导员驻那桐镇工作组各成员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工作部署,创新思路,扎根基层,扎实开展“美丽隆安·清洁乡村”活动和维稳、扶贫、甘蔗生产、计生、帮扶困难群众、慰问贫困学生等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详细】
贫困村党组织“第一书记”主题情景报告会剪影
7月30日,由自治区党委组织部、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自治区党委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等单位主办的广西贫困村党组织“第一书记”主题情景报告会在南宁举行,6名“第一书记”分别讲述他们在贫困山村扶贫工作中的亲身经历,事迹感人,使在场听众深受感动。 【详细】
容德荣:在凌云山旮旯养猪的广东人
他叫容德荣,35岁,广东江门市荷塘镇人,一年养猪收入30万元。当山里人纷纷背井离乡往广东打工时,他一个广东人却情愿放弃优越的条件扎根于凌云县玉洪瑶族乡山旮旯,这令我们感到好奇。
【详细】
新安镇“土专家”助推特色农业产业发展
近年来,平果县新安镇党委、政府不断创新“新型农民”模式,培养造就了一支头脑灵活、经验丰富、有专业技能的农村“土专家”,在发展特色农业产业中起到“领头雁”和技术服务作用,帮助农民解决火龙果管护、授粉等过程中的实际困难。
【详细】
农村创业带富竖标杆
“我在深圳打工10多年,收入不高,没留得钱。2007年,我回乡创业,办起了自己的养猪场,实现了我当老板的梦。”洞头乡洞头村寨顺屯党员宋卫明自豪地说。1994年7月,宋卫明从职业学校畜牧兽医专业毕业后到深圳打工,“打工发财梦”没有实现。
【详细】
谢英姬:真水无香
她海纳百川,在专业领域作出了不凡的业绩;她清澈明净,掌管全县的“财政大权”,20年无毫厘差错;她柔情似水,以和善慈爱,赢得家人和同事的尊敬。 【详细】
“第一书记”扶贫促龙州农户增收 贫困村展新颜
为响应自治区党委向全区各级机关党员干部发出的“到全区3000个贫困村中去”号召,打响全区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自治区公安厅精心选出3位驻崇左市龙州县贫困村党组织第一书记,李国兴、唐晓雷、马玉军同志分别担任崇左市龙州县下冻镇峡岗、春秀、那花这三个贫困村的党总 【详细】
覃顺周:“泥腿子”勇闯东南亚
7月20日,柳江县百朋镇春季莲藕收购基本结束。在过去的两个月里,覃顺周收购的莲藕价格最高达到每公斤9元。这是一个历史最高价。去年每公斤只有近8元。在五九村的家里,覃顺周颇有指点江山的意味:“5月份我没有出价前,没有人敢出价。我出价以后,没有人敢跟价。我报出 【详细】
港北区新农村指导员在开展“美丽港北.清洁乡村”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
自开展“美丽港北.清洁乡村”以来,贵港市港北区分布123个村(社区)的246名新农村指导员在各自驻村开展“美丽港北.清洁乡村”活动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据统计,上半年该区新农村指导员走村入户宣传2100次,拉横幅500条,张贴宣传标语5498条,发放宣传资料7.42万份,筹集资 【详细】
谭先铭:美丽南宁敢做善成的城管“铁司令”
本网讯: 城市整洁靓丽、市容焕然一新、管理严格规范……南宁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经开区)的变化令人欣喜。这些实实在在的变化,老百姓看在眼里,不由对城管人竖起了大拇指。每天,经开区城 【详细】
龙眼育种专家郑少泉研究员到南宁荔枝龙眼综合试验站
近日,国家荔枝龙眼产业体系龙眼育种岗位专家、福建省农科院院长助理郑少泉研究员在广西区水果总站李德安推广研究员、广西荔枝龙眼创新团队成员陆贵锋和崇左市农业局水果办陆宜称副主任的陪同下到南宁荔枝龙眼综合试验站龙州基地指导工作。
【详细】
陈开军:利用瓜豆奏响田园美丽之歌
在大化县大化镇流水村古江桥附近,有一个蔬菜专业户名叫陈开军,他利用租来的地大种豆角、苦瓜、南瓜、冬瓜、节瓜等蔬菜,不仅给田园增添了美丽,而且还给人们享用了美食,为瓜豆种植唱响了美丽田园之歌。
【详细】
村官魏华伟:清华硕士变成“农民贴心人”
清华大学硕士生魏华伟当年刚一到河南省上蔡县文楼村,就被村民们来了个下马威。“高材生当村官,是来镀金的吧?”村民说话直截了当,“干好了我们敲锣打鼓送,干不好就用砖头砸你走!”5年过去了,村民挂在口头的是“吃水不忘打井人,致富不忘魏书记”,不被看好的清华高材生成了 【详细】
隆林“农技保姆”为9万亩水稻“把脉”
为了保证隆林9万多亩水稻高产丰收,隆林县、乡两级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把脉”、“问诊”, 切实做到了“技术人员到户,技术要领到人,技术措施到田”,被农户亲切地称为“农技保姆”,为群众的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详细】
罗喜常:老区百色的“招商状元”
图为罗喜常(左)东西部经济合作发展洽谈会上与浙江宁波展宇投资公司总经理签约 本网讯 罗喜常简介:罗喜常, 2006年12月至今任广西壮族自治区田东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副主任、广西壮族自治区田东县招商促进局 【详细】
杨健强:大学毕业生回乡办鸡场
在城里有一份收入稳定的工作,这曾是绝大多数农村孩子的心愿。但这些年,不少在城里工作的“山里娃”又回到农村,重新做起了新农民。今年30出头的杨健强,就拥有这样的经历。 【详细】
无私奉献带领农民创业致富
穿过横县云表镇,记者还要继续乘车近半个多小时,来到距离新仲村几百米的横县大地种植专业合作社找一个热心于带领群众致富的党员——梁昌学。
【详细】